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永遇乐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刘辰翁  文章ID:56280  浏览:

【原文】
    永遇乐
    [南宋]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②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③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永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③釭:油灯。

【问题】
    14.词中最能体现上元节景象的一句是:【    】。(1分)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悲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16.有人说,画线句曲折说来,又多少眼泪,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华灯明昼
    15.B
    16.要求:答题时抓住“空”、“残釭”、“无寐”、“满村”等词语进行赏析,手法上关注对比、以声衬静等。
    示例:在转乱中,诗人远离亲人,思念故国,独自一人对着残灯发愁,无法入睡,心情愁怨,而此时满村热闹的祭神仪式开始,社鼓声不断,更反衬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愁苦;(2分)但这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的祭神仪式真的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安宁吗?这里蕴含了作者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的失望和哀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石磨忆
  • 下一篇:嵇先生鑘
  • 【推荐文章】

  • 寄诸弟

    【原文】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 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 芭蕉...

  • 山花

    【原文】 山花 唐 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

  • 柳梢青·岳阳楼

    【原文】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重阳

    【原文】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

  • 次韵孔宪蓬莱阁

    【原文】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无人机发挥了无可
  • (1)看下面两则热点新闻,谈谈你读后的看法
  • (2)小欣同学的班主任让小欣捎个口信给她爸
  • 【甲】A的全生涯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离
  • (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
  •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 仔细观察以上四幅图画,然后从中任选两幅,对
  • 卧铺
  • 材料一:1月19日至2月12日去哪国疫情疑似/确
  • 静默卢沟桥
  • 宣纸为宣州皮纸的总称,其名源于唐代宣州贡纸
  •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
  • 白居易《王昭君》 刘献廷《王昭君》
  • 北京的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