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种子·环境·果实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10  浏览:

导读:初三上期,材料作文的训练尚未拉开序幕。本次作文竞赛中,选择材料作文的不多,此文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文章根据材料的基本寓意,提取合理的观点,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种喻人,论及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立意深刻,蕴涵丰厚。此外,文章整体布局显得大气,思路开阔,收放自如,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
种子·环境·果实
秦比儿
    一位农夫去播种,从他手中撒出的种子,落在路边、浅土、荆棘丛中的,不是被鸟吃掉,就是干枯而死;唯有落在良田中的才得以蓬勃生长,并且结出累累硕果。
    故事虽然短小,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细细品味,我觉得这故事像是在说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颗种子。种子落入不同的地方,就像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环境;种子能不能结出果实,就像我们能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的人向往“路边的热闹”,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赶时髦、随潮流,没有自己的主见。譬如,由于电脑的普及,上网聊天打游戏成为时尚,于是一些青少年纷纷走进网吧,在虚幻的世界里耗费青春,迷失了自我。
    有的人选择了“浮躁的浅土”,他们缺少塌实勤奋的态度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就像《从三到万》中那位田舍翁的儿子,学了“一二三”之后便自满起来,以至闹出写“万”字请贴时的荒唐笑话。现在不也有十二三岁的少年,因厌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由于没有文化知识而处处碰壁吗?有的人憧憬神秘莫测的“荆棘丛”,他们禁不起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寻求刺激自我麻醉。常常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毒品不可沾染,偏要尝上一口;明知异常交往不宜,偏要感受一下。结果,陷入泥沼不能自拔。总之,这些人因错误的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环境”,结果一事无成,甚至走进了灾难的深渊。
    相反,有些人把自己的“种子”撒向“希望的田野”,并不辞辛苦精心耕耘,终于获得辉煌的成果。
    上个世纪初,曾刮起一股出国“留学热”,许多人赶趟似的留学西欧。然而年轻的毛泽东却不凑这个“路边的热闹”,他选择留在国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进而找到了一条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正确道路,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战国时代的苏秦,少有大志,却像“浮躁的浅土”,缺少真才实学,游说列国均不见用;回到家后悬梁刺股塌实苦读,终于成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六位国君争相请他做宰相,他身佩六国相印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鲁迅求学日本时,也曾面对“荆棘丛”的诱惑:轻云似的烂漫樱花,樱花下的对对情侣,还有夜读时那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鲁迅不为所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读书的课堂,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颗良田里的种子,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栽培,从而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以珍惜度量生命
  • 下一篇:莫以失败度量“梦”
  • 【推荐文章】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问我: 你身边最好的老师是谁? 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那当然是我的妈妈...

  • 一场特殊的战斗(家庭,四年级)

    暑假里,我家窗前的树上住了一群新邻居 马蜂。 这可苦了我们哥俩了。大热天不敢开窗...

  • 人生如茶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

  • 脚步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

  • 【最新文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以社会责任重拾精英的荣耀
  • 厚积薄发
  • 学会创新
  • 我的时间
  • 人不独以群分
  • 奏响生命的壮歌
  • 活出生命的不朽
  • 网红就学李子柒
  • 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 良知的叩问
  • 世界在于“我”
  • 以体魄强魂魄(发言稿)
  • 请归还我们的“体育课”(发言稿)
  • 我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们(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