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与惰性
作者:胡依贤 文章ID:585 浏览:
曾有一些哲人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这说明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是挺有灵性的,经过一番挖掘就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但为什么真正能成功的人并不多呢?因为在人的品质中,除了灵性,还有惰性这个冷面杀手时时阻碍着人们前进。它磨损着人们的意志,使人颓废不振。它们正像一对孪生兄弟,只是性格迥异。我们只有善于看清它们的本性,激发灵性而克服惰性,才能成功。
我曾对作文很惧怕,作文成绩一直提不高。写出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就是隔靴搔痒。后来,幸遇良师林老师,林老师出乎意料地对我的作文大加鼓励,使我渐渐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信心,对写作渐渐有了兴趣。那时候,我突然觉得周围有那么多的事物值得记录下来,我也真正懂得了作文的源泉来自生活这个道理。平时,我会留意周围的小事,遇到可写的素材或即兴而来的感触便赶快记录下来。正如许多作家房里的每个角落都放着纸和笔,灵感一来便可随时记录,有时甚至记在手纸上,生怕那一星一点的灵感随风而逝。那时的我真是有些爱上写作了!
我不算是一个很有灵性的人,但我相信以自己的努力就能换来一点灵性,甚至是一点小小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灵性就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对某一方面知识的领悟。正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表现。灵性是智慧的火花。有些人生来就聪颖,一点就通;更多的人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触类旁通。
后来,我们的写作班因故停止了,我的作文练习也由此搁浅了下来。刚开始时我常对自己说:要保持每周写一篇作文的好习惯,可只坚持了一个星期便放弃了。这期间,林老师也曾鼓励我勤练笔,并希望我再有好文章给他看。可是没有了老师定时的检阅,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继续练习。渐渐地,我不再对周围的事物勤于思考,有时想到一个素材也只是一笑置之而懒得把它写下来。惰性正是这样悄悄滋生了!我渐渐感到自己的“触角”变得不再灵敏,甚至有些迟钝。我又成了“老师叫我写就写,老师不规定我就不写”的人了。结果呢?自然是文章日益平庸。有时为了一个作文素材搜肠刮肚很久才勉强满意;偶尔想到一个意境却苦于词汇的苍白贫瘠而无法形容。其实每天在我的周围仍然有许多值得一记的素材,只是因为惰性使我渐渐麻木,正像陆蠡先生所说的“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常常觉得,惰性就像巨蟒,缠绕着人们的灵魂,吞噬着人们的灵性,使天才变成庸人。惰性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来时悄无声息,进攻时不露声色,使我难以察觉。但当你真正发现被它俘虏时,可能已为时已晚。一个意志颓废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病人膏肓的,而可能就是从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遇到可做可不做的有益的事便选择不做而开始让惰性孳生的。
当然,要克服惰性,也并非亳无办法。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下决心改,不跟自己妥协,把“待会儿再说”的口头禅改成“立刻就做”,持之以恒,相信惰性并不是难以治愈的顽症。
我要感谢这段特别的经历,是它让我看到了惰性赶走了灵性的“残酷现实”。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激发自己的灵性,克服自己的惰性,这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点评:
作者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对灵性与惰性作了很好的阐发。因为出自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得令人信服。文章虽然举的是作文中的例子,但无论是文章的开头还是结尾,都告诉我们,要有所作为,就要激发自己的灵性,克服自己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