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与馁
作者:未知 文章ID:602 浏览:
古人云:“胜者不骄,败者不馁。”这就是说,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决不能骄傲;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也决不能气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干什么工作,都应采取这种态度。
但是,有些同学却并非如此。有的同学一次考试得高分了,就乐得眉开颜笑,仿佛高人一等;而考分低的同学呢,则整天愁眉苦脸,丧失了学习信心。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要知道,古今中外,凡是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都和“胜不骄,败不馁”有着直接关系。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从不因自己的发明项目问世而有丝毫骄傲,相反,他把每次胜利都看作是向科学进军的开始,致使他的发明成果达到了数以千计的惊人地步。然而他的每一项发明,又何尝不经过挫折或失败呢?问题是他在失败面前并不气馁,而是从一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向着认定的目标继续钻研,终于变失败为成功。德国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欧立希,为了制造出一种专门射杀血液里锥虫的药,曾经遭到几百次的失败。但他没有退缩,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将这种专门射杀血液里的锥虫,而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的“神奇子弹”造出来了。这时,各种荣誉、勋章、鲜花一古脑儿地向他抛来。他骄傲了吗?没有,他在胜利的欢呼中又开始了征服“梅毒”这种可怕病菌的战斗。一年过去了,欧立希在卫思巴登内科学年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发明:一种治疗“梅毒”最有效的新药诞生了。我们可以想象:假如他没有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胜不骄、败不馁、永远进击的精神,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其实,中外历史上的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有所作为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呢?
俗语说,“知识像海洋,学习无止境”。如果说我们已经学到了知识,那也不过是“沧海一栗”,需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我们决不能因为取得一次好成绩而骄傲起来,也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泄气。“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时时警惕“骄”与“馁”这两只拦路虎,一经发现就群起而攻之,并战而胜之,把知识真正学到手,在向成功进军的大道上高歌猛进。
点评:
“与”是个半命题,根据“模仿《怀疑与学问》”的要求就可把标题填空完整。填空选择的余地很广,如“苦与乐”、“荣誉感与虚荣心”等等,可以选定最能发挥自己各方面优势的一个来写。示例文选定“骄与馁”来写,写得较为成功。文章开头引用古语提出“胜不骄,败不馁”的论点,接着列举同学中事例,从反面提出批评,又列举爱迪生和欧立希的事迹,从正面赞扬;最后引用俗语深入分析,能发人深省。全文论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正反对照,逐步深入,内容充实,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