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玩物丧志”——《伶官传序》有感
作者:汴海浪 文章ID:3792 浏览:
导读:
一个事物,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了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说理议论最忌这一点。要防止这个毛病,还需要掌握一点辩证法。《谈“玩物丧志”》一文的论述便比较全面。为了论证“玩物丧志。的道理,作者引述了李存勖、夫差两位亡国之君,并与现实中一些“玩物丧志”人的进行联系对照。然而“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作者又探讨了“志”的含义,从而肯定了只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玩物”而不“丧志”。这样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将问题讲得比较全面,也使人信服和接受。
----
谈“玩物丧志”——《伶官传序》有感
汴海浪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政论小文,讲的是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上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
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当相对一哭矣!此二君皆玩物丧志者之典范也。一个玩伶人,一个玩美人,只玩得废寝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冲天之志都玩到九霄云外,最后却玩出个国灭身亡的结局。历代君王中玩物丧志者数不胜数,而普通人里玩物丧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赌博的丧家财,丧人格;沉湎于脂粉的丧豪气,丧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贪玩把功课丢了的。可见“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后“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难了,实所谓“玩物丧志”。
可见“丧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拉琴于我思考大有裨益。”这哪里是“玩物丧志”?“玩物得志”差不多!怪哉,同为“玩物”,结果怎么大不相同呢?
这是从“志”说起。这个“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某种目标,二是对待人生的正确的态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辈,在达到了某种目标之后,在外物的引诱下,就放弃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树起新的目标,因此“丧志”。而爱因斯坦则相反,他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靠着它不断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虽玩物,不丧志。可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志向坚定纯洁,则玩物可以有助奋进;志向不坚定,则难免落得玩物丧志的下场。古今成败之事,都不违反这个规律。
所以我们批判“玩物丧志”,不仅要约束“玩物”,更重要的是坚定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则无往而不胜,一点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如何呢?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