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笑对苦

发布时间:2012年7月17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9日
作者:刘李秋子  文章ID:3804  浏览:

导读: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作人的书房“苦雨斋”、受东西方人共同青睐的苦茶与咖啡、光武帝刘秀和张岱的以苦为乐和自然中苦味的博大精深,这些本来毫无联系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和典故,因为一个“苦”字,而有了共通之处。品味了这五种与众不同的苦味后,作者在结尾照应开篇,揭示了“学习之苦”的真谛:是乐的源泉,是幸福的所在。
----
笑对苦
刘李秋子
    “黄金周”本打算去四川旅游,后来由于老师明令禁止,只好作罢。但心里毕竟还是有些不舍,有些牵挂,有些疙疙瘩瘩。闷热的天气,烦躁的心情,没有朋友间的交流,只有书山的跋涉,也许,这日子过得太无聊,太乏味,太苦了。
    忽然想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借讲学的机会到处游览,虽不如太白乘轻舟的飘逸、放翁骑瘦驴的洒脱,但不用操心饮食住宿车票之类的俗事,依然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怎么谈得上“苦旅”呢?原来,苦的不是旅行本身,苦的是厚重的历史,苦的是沉重的人生,苦的是我们惘然若失地面对这些重量时的叹息。这苦,苦得有几分沉重,有几分责任。
    周作人的书房叫“苦雨斋”,后叫“苦茶庵”,都脱不了一个“苦”字。苦的是什么?是“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的孤寂,还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品茶时的闲适,还是两者都是,或都不是?他后来跟了日本人,也许有他的苦衷?不过,他最后倒是越发苦闷了,只好写些介绍饮食方面的文章聊以自娱。这苦,苦得有几分无奈,有几分悲哀。
    世上苦昧的食品本不多,除去黄连等难以入口,就只剩下了杏仁、莲子、苦瓜等不多的几样了。可奇怪的是,东方人爱品的茶、西方人爱喝的咖啡,其味道竟出人意料地一致,都是苦。这也许只是巧合,但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表达着一种普遍的体味和感受。记得读过一篇关于酒坊的小说,文中的百年老店酿出百里闻名的美酒的不传之秘竟是在酒坛里加入几枚奇苦的苦楝子!难道茶、咖啡、酒的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的苦?这苦,苦得有几分缥缈,有几分神秘。
    光武帝刘秀在给部下的信中写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可是,他真苦?不,他是鼓励部下进兵,统一江山,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张岱冒着雪往湖心亭看雪,舟子以为苦差一桩,可他却同陌生人畅谈,引以为乐事。刘秀和张岱,他们是乐还是苦?这苦,苦得有几分变幻,有几分自得。
    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味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痛苦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无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这苦,苦得有几分博大,有几分精深。
    初三了!初三是苦役的代名词,一切都围绕着苦,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高中。一切都是苦。这时候,语文老师照例会让我们作一篇《幸福的初三》,其用心也是良苦的。除了让我们苦中取乐之外,还要让我们知道,其实,苦本身就是乐的源泉。康复的喜悦也离不开苦口的良药。苦,正是我们幸福的所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下一篇:善待遗憾
  • 【推荐文章】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问我: 你身边最好的老师是谁? 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那当然是我的妈妈...

  • 一场特殊的战斗(家庭,四年级)

    暑假里,我家窗前的树上住了一群新邻居 马蜂。 这可苦了我们哥俩了。大热天不敢开窗...

  • 人生如茶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

  • 脚步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

  • 【最新文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以社会责任重拾精英的荣耀
  • 厚积薄发
  • 学会创新
  • 我的时间
  • 人不独以群分
  • 奏响生命的壮歌
  • 活出生命的不朽
  • 网红就学李子柒
  • 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 良知的叩问
  • 世界在于“我”
  • 以体魄强魂魄(发言稿)
  • 请归还我们的“体育课”(发言稿)
  • 我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们(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