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爱国之情——读《乡愁》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6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934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4934 浏览:
点评:
读后感也是一种议论文。读后感,重点在“感”字上。“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所以,在写“感”时必须紧紧扣住“读”。
扣“读”写“感”,就必然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安排:一是先概述“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内容,接着,引出自己的感受,这就要先叙后议;二是一边引述读的内容,一边写读的感想,这就要边叙边议;三是由其他相关事物引出所读的文章,再写感想,这就要先叙——再叙——后议,或先议——后叙——再议。无论采用哪种写法,都必须以“议”为主,以“叙”为辅,“叙”为“议”服务,“叙”要精要简明,“议”要写深写透。由此可见,读后感与《论雷峰塔的倒掉》和《荧屏前的思索》在文体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结构、写法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写读后感时,完全可以以它作为范例加以模仿。示例文《可贵的爱国之情》是《论雷峰塔的倒掉》以及《荧屏前的思索》的成功仿作,也是一篇读后感优作,它在结构上的安排是:先议——后叙——再议,夹叙夹议。同学们要写读后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可贵的爱国之情——读《乡愁》有感(800字)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自的思乡名句;“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这是清朝诗人沈受宏的思乡诗句。思乡,是每一个游子的一种特有的感情。但是,自古至今,把乡愁之情与爱国之情直接融合在一起的诗文却见之不多。近读台湾著名教授、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不禁别有一番感触。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生于南京,《乡愁》一诗是在他离开大陆30多年的1972年所作。他在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海峡宽600里,水深浪急,可是在余光中笔下却是“浅浅的”,这“浅浅”一词似乎在提醒读者去感受那不起眼的外观下包含的愤激之情:就是这么“一湾浅浅的海峡”使我有乡不能回,有亲人不能会!这“浅浅”一词似乎还在提醒读者去追思造成“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原因。
台湾与大陆历来本是一家,可是自从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败退盘踞台湾后,使一家变成了两处。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无情地隔开了台湾与大陆的亲情联系,使多少像余光中那样的家庭妻离子散,处在深深的愁思、盼望之中。多少年来,大陆人民一天也没有忘记台湾同胞,为使祖国早日统一,让千千万万余光中那样的家庭早日团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可是,最近台湾的反动头目李登辉却抛出什么“两国论”,妄图搞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李登辉的谬论一出笼,立即遭到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李登辉妄想分裂中国的图谋完全违背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完全违背了历史潮流,必然要彻底失败!现在,香港、澳门已相继回归,我们可以预言:台湾,也必将很快回到祖国的怀抱。那时候,余光中先生如果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高兴得老泪纵横!
在台湾与大陆隔开不能自由往来的特殊现实情况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恰恰又是一种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这砷爱国之情代表了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代表了大陆人民的共同心声。这种感情是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的真正纽带,滚滚大海冲不开,任何分裂势力扭不断!
读后感也是一种议论文。读后感,重点在“感”字上。“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所以,在写“感”时必须紧紧扣住“读”。
扣“读”写“感”,就必然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安排:一是先概述“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内容,接着,引出自己的感受,这就要先叙后议;二是一边引述读的内容,一边写读的感想,这就要边叙边议;三是由其他相关事物引出所读的文章,再写感想,这就要先叙——再叙——后议,或先议——后叙——再议。无论采用哪种写法,都必须以“议”为主,以“叙”为辅,“叙”为“议”服务,“叙”要精要简明,“议”要写深写透。由此可见,读后感与《论雷峰塔的倒掉》和《荧屏前的思索》在文体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结构、写法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写读后感时,完全可以以它作为范例加以模仿。示例文《可贵的爱国之情》是《论雷峰塔的倒掉》以及《荧屏前的思索》的成功仿作,也是一篇读后感优作,它在结构上的安排是:先议——后叙——再议,夹叙夹议。同学们要写读后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可贵的爱国之情——读《乡愁》有感(800字)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自的思乡名句;“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这是清朝诗人沈受宏的思乡诗句。思乡,是每一个游子的一种特有的感情。但是,自古至今,把乡愁之情与爱国之情直接融合在一起的诗文却见之不多。近读台湾著名教授、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不禁别有一番感触。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生于南京,《乡愁》一诗是在他离开大陆30多年的1972年所作。他在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海峡宽600里,水深浪急,可是在余光中笔下却是“浅浅的”,这“浅浅”一词似乎在提醒读者去感受那不起眼的外观下包含的愤激之情:就是这么“一湾浅浅的海峡”使我有乡不能回,有亲人不能会!这“浅浅”一词似乎还在提醒读者去追思造成“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原因。
台湾与大陆历来本是一家,可是自从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败退盘踞台湾后,使一家变成了两处。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无情地隔开了台湾与大陆的亲情联系,使多少像余光中那样的家庭妻离子散,处在深深的愁思、盼望之中。多少年来,大陆人民一天也没有忘记台湾同胞,为使祖国早日统一,让千千万万余光中那样的家庭早日团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可是,最近台湾的反动头目李登辉却抛出什么“两国论”,妄图搞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李登辉的谬论一出笼,立即遭到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李登辉妄想分裂中国的图谋完全违背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完全违背了历史潮流,必然要彻底失败!现在,香港、澳门已相继回归,我们可以预言:台湾,也必将很快回到祖国的怀抱。那时候,余光中先生如果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高兴得老泪纵横!
在台湾与大陆隔开不能自由往来的特殊现实情况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恰恰又是一种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这砷爱国之情代表了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代表了大陆人民的共同心声。这种感情是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的真正纽带,滚滚大海冲不开,任何分裂势力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