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雄?人杰?——评项羽“不肯过江东”(1300字)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9日
作者:许芳 文章ID:5060 浏览:
作者:许芳 文章ID:5060 浏览:
点评:
本文是对诗文主题思想的评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已成为广为传诵的绝唱,但作者却一反定论,勇敢地指出项羽被称作“人杰”、 “鬼雄”的不足,指出项羽性格中的弱点,使文章评论的主题新颖、独到。文章分析、评论透彻、思路清晰,增强了评论效果。
----
鬼雄?人杰?——评项羽“不肯过江东”
许芳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纪念项羽,讽刺世事而作的。词人高度评价了项羽拔山盖世的豪迈气概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并称誉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鬼雄”,项羽也许受之无愧,至于“人杰”,我实在不敢苟同。楚汉相争五年,项羽占尽上风,自立为楚霸王,好不意气风发。谁料,项羽率军西征,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唱乱了楚兵军心。一代“霸王”最终自刎身亡。
项羽本是可以安然渡过江东的,然而他却“首身离兮”,成为自己剑下之鬼了。鬼,毕竟是虚无缥缈之物,“鬼雄”也不过是慰藉之词。人死了, “人杰”实在做不成,搬出虚幻的“鬼雄”来使精神胜利,这的确可悲。
说到这,有人不禁要问,李清照不是把项羽当作“人杰”吗?李清照的诗,是借项羽来影射宋王室偏安江南半壁江山的无能懦弱。 项羽是有实力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既有江东父老的支持,又控制着中原广大地区。如果他不逞一时之勇,过了江东,然后厉兵秣马,重振雄风,何愁大业不成?刘邦也只能蜗居关中,做一做“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黄粱梦而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项羽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心志——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就决定他只能做一时的“霸王”而称不上真正的“人杰”。俗语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却只因为吃了次败仗.就悲观绝望。尽管知道江东父老会“谅而王我”,然而他不能正视悲惨的现实,只是顾及“我有何面见之”。诚然,此时此刻,生较死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可他没有毅力去战胜困难,更没有勇气去忍受痛苦,最终他选择了后者,悲壮地死了,临死前仰天长叹:“天之亡我。”其实,“天之亡我”并不是危险的境地,真正危险的境地来自自身缺少战胜“天之亡我”的“心志”。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甚至还被掳到吴国——也可谓“天之亡我”。而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立国大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寻找机遇,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试想越王,俯首称臣,这需要怎样忍辱负重的韧劲和勇气啊!卧薪尝胆的毅力使其东山再起,忍辱负重的精神则使他成为一代“人杰”,名垂青史。这正是项羽所缺少的啊!缺少这,项羽就过不了江东,成不了“人杰”;缺少这,他只能自找伤害,做一个屈死的“鬼雄”。
有人说:项羽“身既死兮神以寻”,他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气节高尚。但我认为,其气节固然可贵,但渡江去求“生”,也未尝不可,关键是看过后去干什么,若是忍一时之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就并不“苟且”,更无“偷”的嫌疑。“瓦全”可耻,但一块美玉,何必一定要它四分五裂呢?全玉岂不更好?如果人人都像项羽一样去“碎”,越王成不了“人杰”,最终也免不了“鬼雄”的结局,世界上任何事物也都不可能成功。鲁迅说:“许褚赤膊上阵,中了箭活该。”那么项羽的“亡”,是不是活该呢?
人生道理上,项羽所认为“天之亡我”的情况经常会有,我们实在“不可沽名学霸王”——自暴自弃,自我毁灭。这样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不仅“人杰”无望,而且一到关键时刻就必不可免地要去“见鬼”。
“天之亡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之亡我”。
本文是对诗文主题思想的评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已成为广为传诵的绝唱,但作者却一反定论,勇敢地指出项羽被称作“人杰”、 “鬼雄”的不足,指出项羽性格中的弱点,使文章评论的主题新颖、独到。文章分析、评论透彻、思路清晰,增强了评论效果。
----
鬼雄?人杰?——评项羽“不肯过江东”
许芳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纪念项羽,讽刺世事而作的。词人高度评价了项羽拔山盖世的豪迈气概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并称誉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鬼雄”,项羽也许受之无愧,至于“人杰”,我实在不敢苟同。楚汉相争五年,项羽占尽上风,自立为楚霸王,好不意气风发。谁料,项羽率军西征,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唱乱了楚兵军心。一代“霸王”最终自刎身亡。
项羽本是可以安然渡过江东的,然而他却“首身离兮”,成为自己剑下之鬼了。鬼,毕竟是虚无缥缈之物,“鬼雄”也不过是慰藉之词。人死了, “人杰”实在做不成,搬出虚幻的“鬼雄”来使精神胜利,这的确可悲。
说到这,有人不禁要问,李清照不是把项羽当作“人杰”吗?李清照的诗,是借项羽来影射宋王室偏安江南半壁江山的无能懦弱。 项羽是有实力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既有江东父老的支持,又控制着中原广大地区。如果他不逞一时之勇,过了江东,然后厉兵秣马,重振雄风,何愁大业不成?刘邦也只能蜗居关中,做一做“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黄粱梦而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项羽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心志——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就决定他只能做一时的“霸王”而称不上真正的“人杰”。俗语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却只因为吃了次败仗.就悲观绝望。尽管知道江东父老会“谅而王我”,然而他不能正视悲惨的现实,只是顾及“我有何面见之”。诚然,此时此刻,生较死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可他没有毅力去战胜困难,更没有勇气去忍受痛苦,最终他选择了后者,悲壮地死了,临死前仰天长叹:“天之亡我。”其实,“天之亡我”并不是危险的境地,真正危险的境地来自自身缺少战胜“天之亡我”的“心志”。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甚至还被掳到吴国——也可谓“天之亡我”。而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立国大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寻找机遇,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试想越王,俯首称臣,这需要怎样忍辱负重的韧劲和勇气啊!卧薪尝胆的毅力使其东山再起,忍辱负重的精神则使他成为一代“人杰”,名垂青史。这正是项羽所缺少的啊!缺少这,项羽就过不了江东,成不了“人杰”;缺少这,他只能自找伤害,做一个屈死的“鬼雄”。
有人说:项羽“身既死兮神以寻”,他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气节高尚。但我认为,其气节固然可贵,但渡江去求“生”,也未尝不可,关键是看过后去干什么,若是忍一时之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就并不“苟且”,更无“偷”的嫌疑。“瓦全”可耻,但一块美玉,何必一定要它四分五裂呢?全玉岂不更好?如果人人都像项羽一样去“碎”,越王成不了“人杰”,最终也免不了“鬼雄”的结局,世界上任何事物也都不可能成功。鲁迅说:“许褚赤膊上阵,中了箭活该。”那么项羽的“亡”,是不是活该呢?
人生道理上,项羽所认为“天之亡我”的情况经常会有,我们实在“不可沽名学霸王”——自暴自弃,自我毁灭。这样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不仅“人杰”无望,而且一到关键时刻就必不可免地要去“见鬼”。
“天之亡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之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