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父爱(1900字)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4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日
作者:侯立新 文章ID:5190 浏览:
作者:侯立新 文章ID:5190 浏览:
父亲是我一生最崇敬的人,在我心中,父亲是一棵参天的大树,用浓密的树枝,为子女挡阴遮阳,送来浓浓亲情;他是宽广的土地,散播着希望的种子,收获着累累硕果;他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传诵着处事做人的道理;他是一支火苗,为孩子点燃生命的光环,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生命。父爱蕴涵着慈祥与伟大,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
父亲兄弟姐妹五人,在家中年龄最小,四岁丧母十七岁丧父,是在兄长和亲朋的呵护下长大的,贫寒前家境、艰苦的生活给父亲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不管日子多苦多难,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总是关爱有加。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在距家六十里外的县城工作,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父亲回来的日子是我们欢乐的节日,总有糖果、饼干之类的好东西吃,虽然每人仅分一点点,但在当时的农村,无疑也抵得上今天的山珍海昧了。每当我们为争抢这些美食而发生矛盾时,父亲就讲道理,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急不可待的吃相。父亲善于营造幸福的生活氛围,时常召集一家人围在一起,总结一个阶段的生活,谈论一些关心的话题,传授一些生活常识,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无数次被这样的氛围所陶醉。1982年,我患病住院50多天,工作之余,父亲一直陪我在病房中生活,期间,医院曾下过病危准备后事的通知,在我昏迷不醒的日子里,父母不吃不喝煎熬着。等我出院回家后,父亲决定让我住进北屋,自己搬进了阴暗潮湿小南屋(当时全家五口人,只有两间北屋和一间小南屋),一住就是数年。百事孝为先,父亲虽然没能对祖父、祖母尽孝,但对外祖父、外祖母的孝顺在亲朋中是有口皆碑的。家中一有好东西,父亲都会送一些去,也时常接外祖父、外祖母到家中小住。外祖父家农忙的时候,父亲也尽可能地去帮忙,在外人看来,父亲就是他们的亲儿子。
父亲一直保持着农村人特有的善良之心,感恩之情。在计划经济年代,老家常有人找父亲购买紧缺物资,父亲就把自己节省出来的粮票、布票、肉票送给他们。当有人生病住院时,他更是倾力相助。1976年,二伯母手术需要输血时,当时身体状况不好的父亲一次献了400CC血,后来自己病了一场。大伯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身体一直欠佳,不论是查病还是住院,父亲都全力相助。对于老家和周围村里的事他也尽最大努力,在打深井、架电、架广播线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得到了乡亲的广泛好评。为了让亲戚的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与母亲承受了繁重任务,先后将在乡下的姨家表妹、伯父家哥哥接到家中住,在县城上学数年,视同自己的孩子。因住房条件有限,对于后来进城就读的两位堂兄,除经常送些钱物外,经常叫到家里改善生活。
父亲是同事的良师益友。因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精,敬业精神强,工作业绩优,他担任过多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但从无官架子。很多同事遇到困难都乐意与他交谈,父亲也乐意帮助他们。他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的进步提供方便,先后有二十余人通过脱产进修学习、挂职锻炼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后来到济南、青岛等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一年一位同事因家庭矛盾寻短见,抢救过来后父亲与其彻夜促膝交谈,后来又把他们夫妻分别请到家里做工作,直至家庭和睦。单位有一位职工常年有病,经济拮据,父亲便把自己涨工资的机会(当时涨工资是投票投出来的)让给了她。
1988年5月30日.48岁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一个股级干部的去世,送别的长龙中包括了普通职员、中层干部、县直单位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我们看到并享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友情和亲情。单位领导的悼词给予了父亲极高的评价:“侯继亮同志是商业系统一个难得的人才,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流通事业,一项项改革有他的鼎立建言,一项项决策有他的真知灼见,一个个困难的解决凝聚着他的心血,一个个成绩的取得包涵着他的汗水。他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党工作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的优良作风,将永远活在人们的中……”那一刻,我相信父亲没有走远,相信父亲还可以感知,这些话语他都能听到!
父亲的离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创伤,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昼不思食,夜不能寐,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一遍遍在脑中回放,历历在目。父亲平凡、朴素、短暂的一生虽然只给我们留下了不足两千元的家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使我享用不尽,一生受益!二十多年来我和妹妹、弟弟继承了父亲优良品行和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也一直好好地照顾母亲,让她老人家幸福、健康地欢度着晚年生活。同时我们也在好好教育和培养着下一代,努力造就栋梁之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亲大爱的结果!
我非常喜欢歌曲《父亲》,思念父亲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唱起来:“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兄弟姐妹五人,在家中年龄最小,四岁丧母十七岁丧父,是在兄长和亲朋的呵护下长大的,贫寒前家境、艰苦的生活给父亲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不管日子多苦多难,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总是关爱有加。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在距家六十里外的县城工作,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父亲回来的日子是我们欢乐的节日,总有糖果、饼干之类的好东西吃,虽然每人仅分一点点,但在当时的农村,无疑也抵得上今天的山珍海昧了。每当我们为争抢这些美食而发生矛盾时,父亲就讲道理,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急不可待的吃相。父亲善于营造幸福的生活氛围,时常召集一家人围在一起,总结一个阶段的生活,谈论一些关心的话题,传授一些生活常识,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无数次被这样的氛围所陶醉。1982年,我患病住院50多天,工作之余,父亲一直陪我在病房中生活,期间,医院曾下过病危准备后事的通知,在我昏迷不醒的日子里,父母不吃不喝煎熬着。等我出院回家后,父亲决定让我住进北屋,自己搬进了阴暗潮湿小南屋(当时全家五口人,只有两间北屋和一间小南屋),一住就是数年。百事孝为先,父亲虽然没能对祖父、祖母尽孝,但对外祖父、外祖母的孝顺在亲朋中是有口皆碑的。家中一有好东西,父亲都会送一些去,也时常接外祖父、外祖母到家中小住。外祖父家农忙的时候,父亲也尽可能地去帮忙,在外人看来,父亲就是他们的亲儿子。
父亲一直保持着农村人特有的善良之心,感恩之情。在计划经济年代,老家常有人找父亲购买紧缺物资,父亲就把自己节省出来的粮票、布票、肉票送给他们。当有人生病住院时,他更是倾力相助。1976年,二伯母手术需要输血时,当时身体状况不好的父亲一次献了400CC血,后来自己病了一场。大伯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身体一直欠佳,不论是查病还是住院,父亲都全力相助。对于老家和周围村里的事他也尽最大努力,在打深井、架电、架广播线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得到了乡亲的广泛好评。为了让亲戚的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与母亲承受了繁重任务,先后将在乡下的姨家表妹、伯父家哥哥接到家中住,在县城上学数年,视同自己的孩子。因住房条件有限,对于后来进城就读的两位堂兄,除经常送些钱物外,经常叫到家里改善生活。
父亲是同事的良师益友。因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精,敬业精神强,工作业绩优,他担任过多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但从无官架子。很多同事遇到困难都乐意与他交谈,父亲也乐意帮助他们。他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的进步提供方便,先后有二十余人通过脱产进修学习、挂职锻炼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后来到济南、青岛等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一年一位同事因家庭矛盾寻短见,抢救过来后父亲与其彻夜促膝交谈,后来又把他们夫妻分别请到家里做工作,直至家庭和睦。单位有一位职工常年有病,经济拮据,父亲便把自己涨工资的机会(当时涨工资是投票投出来的)让给了她。
1988年5月30日.48岁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一个股级干部的去世,送别的长龙中包括了普通职员、中层干部、县直单位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我们看到并享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友情和亲情。单位领导的悼词给予了父亲极高的评价:“侯继亮同志是商业系统一个难得的人才,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流通事业,一项项改革有他的鼎立建言,一项项决策有他的真知灼见,一个个困难的解决凝聚着他的心血,一个个成绩的取得包涵着他的汗水。他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党工作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的优良作风,将永远活在人们的中……”那一刻,我相信父亲没有走远,相信父亲还可以感知,这些话语他都能听到!
父亲的离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创伤,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昼不思食,夜不能寐,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一遍遍在脑中回放,历历在目。父亲平凡、朴素、短暂的一生虽然只给我们留下了不足两千元的家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使我享用不尽,一生受益!二十多年来我和妹妹、弟弟继承了父亲优良品行和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也一直好好地照顾母亲,让她老人家幸福、健康地欢度着晚年生活。同时我们也在好好教育和培养着下一代,努力造就栋梁之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亲大爱的结果!
我非常喜欢歌曲《父亲》,思念父亲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唱起来:“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