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
作者:赵翔 文章ID:5975 浏览:
我在学校里是个中队委员,可在家里是个大少爷。真的,我这个“大少爷”的派头还不小呢,单是“保姆”就有一大群: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叔叔,他们都得为我服务,因为我是独生子,谁也不敢得罪我。
早晨起来,奶奶替我穿衣服,爷爷给我煮牛奶,叔叔为我削铅笔,阿姨替我整理书包,妈妈忙着洗衣服,爸爸忙着烧早饭。只有我,没事可干,起来就是喝牛奶、吃早点:要是早饭烧得晚了,我就大吵大嚷。
可是一到学校,我就变成了另一个样。我抢着扫地、擦窗、收本子,见了老师彬彬有礼地叫一声:“老师早!”我看到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仿佛在说:“赵翔真是个好学生。”
有一次,语文考试后的一天,我生了病没有上学。那次考试我在班上得了第一名,就撒起娇来。吃晚饭时,我这也不要吃,那也不要吃。明明店门已关了,我却吵着要吃肉馒头,把“保姆”们急得团团转。爷爷哄我,奶奶拿来大苹果,妈妈说去烧鸡蛋,可我一个劲地嚷道:“我要吃肉馒头,我要吃肉馒头!”这时,响起了敲门声,是班主任毛老师来家访了。我只好停止了嚷嚷。毛老师先问了我的身体情况,然后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赵翔是个好学生,这次语文又考了第一名。这孩子对老师有礼貌,劳动也非常积极,在家里也一定很勤快吧!”我听着,脸红一阵白一阵,特别是最后一句,这表扬比打骂还难受。我生怕家里的人把我的老底揭出来,忙把话题扯开,我说:“毛老师,你真辛苦,我的身体好了,明天我就去上课。”这一招还真灵,毛老师真的起身告辞了。
老师走了,爸爸问我:“老师说你在学校里劳动最好,是真的吗?”我点了点头。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里应该一个样,长大了才能做个合格的建设者。”我想是呀,爸爸说得对,我又是个干部,怎么能里外不一呢?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改掉坏习惯。
第二天早上,我自己穿了衣服,削了铅笔,还叠好了被子,打扫了房间,中午洗刷了锅碗。星期天,我学着洗了自己的手帕、袜子和红领巾,还给爸爸、奶奶的房间里灌了两瓶开水。家里的“保姆”们开始“失业”了,他们都说:“小翔变了!”当然,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但是,我可以向老师和同学们保证:我一定做到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一个样。
【作文点评】
在写人的文章中,如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将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勤与懒在对比中凸现,可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家里》一文的成功得益于小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到了学校抢着扫地、擦窗、收本子,见了老师彬彬有礼,在家里是个大少爷,单是“保姆”就有一大群;老师不在时撒娇吵闹,把“保姆”们急得团团转,老师来了只好停止嚷嚷;在受老师和爸爸教育前“妈妈替我穿衣服,爷爷给我煮牛奶,叔叔为我削铅笔”,下定决心改掉坏习惯后“保姆”们开始“失业”了。这样的对比,形象地反映出小作者在家在校两个样,表里不一的坏习惯。小作者描写在学校的勤劳是为了反衬出在家里的任性偷懒,这是小作者要揭露自身弱点,深刻反省自己的目的所决定的。可喜的是小作者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小翔变了”,家人高兴,读者也由衷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