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小雅·甫田之什·大田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2371  浏览:

【原文】
    小雅·甫田之什·大田
    大田多稼1,
    既种既戒2,
    既备乃事3。
    以我覃耜4,
    俶载南亩5。
    播厥百谷6,
    既庭且硕7,
    曾孙是若8。
    既方既皂9,
    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10。
    去其螟螣11,
    及其蟊贼12,
    无害我田稚13。
    田祖有神14,
    秉畀炎火15。
    有渰萋萋16,
    兴雨祈祈17。
    雨我公田18,
    遂及我私19。
    彼有不获稚20,
    此有不敛穧21,
    彼有遗秉22,
    此有滞穗23,
    伊寡妇之利24。
    曾孙来止,
    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25,
    田畯至喜26。
    来方禋祀27,
    以其骍黑28,
    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29。

【注释】
    1.大田:面积广阔的农田。稼:种庄稼。
    2.既:已经。种:指选种籽。戒:同"械",此指修理农业器械。
    3.乃事:这些事。
    4.覃(yǎn):"剡",锋利。耜(sì):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
    5.俶(chù)载:开始从事。
    6.厥:其。
    7.庭:通"挺",挺拔。硕:大。
    8.曾孙是若:顺了曾孙的愿望。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称曾孙。若,顺。
    9.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但还没有合满。皁(zào):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
    10.稂(lánɡ):指穗粒空瘪的禾。莠(yǒu):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
    11.螟(mínɡ):吃禾心的害虫。螣(tè):吃禾叶的青虫。
    12.蟊(máo):吃禾根的虫。贼:吃禾节的虫。
    13.稚:幼禾。
    14.田祖:农神。
    15.秉:执持。畀:给与。炎火:大火。
    16.有渰(yǎn):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
    17.祁祁:徐徐。
    18.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八家共养公田。公田收获归农奴主所有。
    19.私:私田。
    20.稚:低小的穗。
    21.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
    22.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
    23.滞:遗留。
    24.伊:是。
    25.馌(yè):送饭。南亩:泛指农田。
    26.田畯(jùn):周代农官,掌管监督农奴的农事工作。
    27.禋(yīn)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
    28.骍(xīn):赤色牛。黑:指黑色的猪羊。
    29.介:"丐"的假借,祈求。景福:大福。

【译文】
    大田宽广作物多,
    选了种籽修家伙,
    事前准备都完妥。
    掮起我那锋快犁,
    开始田里干农活。
    播下黍稷诸谷物,
    苗儿挺拔又壮茁,
    曾孙称心好快活。
    庄稼抽穗已结实,
    籽粒饱满长势好,
    没有空穗和杂草。
    害虫螟螣全除掉,
    蟊虫贼虫逃不了,
    不许伤害我嫩苗。
    多亏农神来保佑,
    投进大火将虫烧。
    凉风凄凄云满天,
    小雨飘下细绵绵。
    雨点落在公田里,
    同时洒到我私田。
    那儿谷嫩不曾割,
    这儿几株漏田间;
    那儿掉下一束禾,
    这儿散穗三五点,
    照顾寡妇任她捡。
    曾孙视察已来临,
    碰上农妇孩子们。
    他们送饭到田头,
    田畯看见好开心。
    曾孙来到正祭神,
    黄牛黑猪案上陈,
    小米高粱配嘉珍。
    献上祭品行祭礼,
    祈求大福赐苍生。

【赏析】
    此诗与前篇《甫田》是姊妹篇,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春耕秋敛,前呼后应,两篇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相当真实具体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农事诗。这两篇在写法上也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诚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末章眉评所云:“前篇详于察与省,而略于耕;此篇详于敛与耕,而略于省与察。”
    全诗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第三章实写丰收,前二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农业丰收是从天而降神赐的么?不是。诗首章追叙了对春耕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准备。起句“大田多稼”虽是平淡的直赋其事,然而画面雄阔,涵盖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种种繁复场景,为之提供了纵情挥写的大舞台,气势不凡。由此可窥见当时绝非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产耕作。第二句“既种既戒”,实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牛鼻子”,即选择良种与修缮农具。有了良种,播种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硕”;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农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覃耜”只是“既戒”工作的举隅,其它可以想见。除了选种与修具外,还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准备工作,诗用“既备乃事”一笔带过,笔墨精简,疏而不漏。用三个“既”字表示准备工作完成,干脆利落,要言不烦。末句冒出“曾孙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实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曾孙”是当时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角,也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农奴一切卖力的活动都是为了顺应“曾孙”的欢心。春耕开局不错,谁最愉悦呢?当然是主角“曾孙”。这句客观上明确无误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主奴关系。从全篇看,第四章曾孙将出场巡视和主祭,这里先提一句作伏笔,也起到了贯通全篇血脉的作用,所谓着一子而满盘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间管理,主要写除杂草与去虫害。播种后倘让作物自生自灭,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而且要贯穿百谷成长的全过程。“既方既皁,既坚既好。”四个“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将作物阶段性生长的典型画面作了逐步推进的忠实记录,很有农业科学性,不谙农事的人是很难如此简练精确表述的。而“不稂不莠”却是关键句,即除尽了稂莠,才使粮食长势旺盛,这是略去了种种艰辛劳动过程而提炼出来的重要经验。另一条经验是灭虫。百谷有螟螣蟊贼以及蝗虫等许多天敌,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难保,也许会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怎么除虫呢?主要用火攻。让害虫在“炎火”中葬生。由于虫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样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称作“田祖”的农神,祈求田祖的神灵将虫害去尽。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但也表现了农夫们的迫切愿望。《诗经》中此处提到的除虫方法,后世继续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驱蝗。开元四年(716),山东蝗虫大起,姚崇奏道:“《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旧唐书·姚崇传》)于是遣使分道杀蝗,终于扑灭虫害,保住庄稼。这不明显是受了《大田》诗的启发吗?
    如果说上二章写的是尽人事,那么天时对于农业也至关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写了风调雨顺情况。阴云弥漫,细雨绵绵,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观与内心感受打成一片,农夫的喜悦在这四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公田”、“私田”的先后关系中,展现了社会矛盾缓和时期农夫们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余五句写丰产丰收。若从正面写,谷穗金黄一片,农夫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肩挑车载沉甸甸,大囤小囤满满装,也可以写得沸沸扬扬,动人心目,但那毕竟是寻常蹊径,易于雷同俗套。此诗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这些镜头你闭目想像一下,是丰收还是歉收?还会有什么疑问?至于怎么个丰收法,那就由读者各自去驰骋想像吧。该实的地方却留下一片空白,让人自行补充,这才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妙谛。对于此点,历代论者均赞赏不已。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彼有不获稚’至末,极形其粟之多也,即上篇千仓万箱之意,而别以妙笔出之。”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凡文正面难于著笔,须从旁煊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穑之多,若从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且与上篇犯复,尤难出色。……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都是深谙个中三昧之论。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此疑问,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此诗中的“寡妇”,比之唐代杜荀鹤诗中写到兵荒马乱时世的“山中寡妇”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的境况来,真是幸运多多。关于此句,还引发过一场怎样理解本诗主旨的论辩。《毛诗序》谓此诗“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诗序辨说》则驳道:“此序专以‘寡妇之利’一句生说。”两者孰是孰非?应当说,寡妇之拾穗,也确实反映了贫民生活的无保障,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说诗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离谱。但从诗的整体意向而言,无疑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赞美农夫通过辛勤劳动而喜得丰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驳也属平允。
    田间劳动大军正在收割捆载,忙得不亦乐乎,田头有农官“田唆”在第一线指挥督察,后方有妇女孩子提筐来送饭食,整个画面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这时最高统治者“曾孙”来了,其热气腾腾场面顿时达于沸点,至少从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让人领悟到这一点。第四章实写曾孙省敛,与首章春耕时“曾孙是若”相呼应。更与上篇《甫田》描写“省耕”时情景密合无间,是一模一样的四句。这大约是当时颂扬王权的套话吧。接着是曾孙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牺牲粢盛恭敬祗奉,肃穆虔诚,为黎民为国祚祈福求佑。王权与神权互相依傍而彼此更为尊崇显赫,这大约也是曾孙省敛时所能做的最正儿八经的事吧。其实这都是歌功颂德的冠冕堂皇话,无甚精义,后世捧场诗文的层出不穷,其源头也可追溯到《诗经》上,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此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为后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其中的人物,如农人、妇子、寡妇、田唆、曾孙,虽着墨无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动作,给人以真实感受。凡此均体现出诗作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回味。(曹光甫)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 下一篇: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 【推荐文章】

  • 国风·邶风·凯风

    【原文】 国风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1, 吹彼棘心2。 棘心夭夭3, 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

  • 国风·召南·小星

    【原文】 国风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1, 三五在东2。 肃肃宵征3, 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4!...

  • 国风·郑风·子衿

    【原文】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

  • 国风·召南·草虫

    【原文】 国风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1, 趯趯阜螽2; 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3。 亦既见止4,...

  • 国风·周南·汉广

    【原文】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1, 不可休思2; 汉有游女3,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

  • 国风·周南·芣苢

    【原文】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1, 薄言采之2。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3。 采采芣苢, ...

  • 【最新文章】

  • 小雅·甫田之什·大田
  • 国风·邶风·雄雉
  • 国风·邶风·凯风
  • 国风·邶风·击鼓
  • 颂·周颂·臣工之什·武
  • 颂·周颂·臣工之什·有客
  • 颂·周颂·臣工之什·载见
  • 颂·周颂·臣工之什·雝
  • 颂·周颂·臣工之什·潜
  • 国风·邶风·终风
  • 国风·邶风·日月
  •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
  •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 大雅·文王之什·灵台
  • 小雅·鱼藻之什·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