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者:未知 文章ID:47299 浏览:
【问题】
社区,是指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是社区的常见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流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都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值得我们
用文字把它铭刻并与他人分享。
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考查了对“社区”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命题给定了地点环境和时间设定,要在故事中充分尊重和利用这两个元素。在这样的设定中,给了我们足够的自主权。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比如,可以是社区素描,串联起市井生活的日常琐碎,写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也可以是社区即景,即一个场景或生活的一个断面,折射出社区的人文风貌;还可以是社区交往,日常的、偶发的、突发的,虚惊一场、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等,都可以大胆入文。注意文章的立意要高,要写出经历及感悟。
【解答】社区的傍晚
秋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整天待在门房里的我,也渐渐觉出了寒意。
我,千雪小区的门卫,每天看惯了人情冷暖,竟渐渐麻木起来。
一天傍晚,一个衣着寒酸、头发花白的拾荒人想趁我不注意溜进小区,我厉声制止了他:“干什么?”
老头儿回过头来:“我只是想去捡些破烂,我不是小偷。”
看着他单薄的身躯,我心里有一丝不忍,可理智还是让我选择了拒绝--上个月,我一时心软放进来一个拾荒人,结果就有居民投诉说少了东西,害我挨了主管好一顿骂。
“这里是高档小区,你不能进去!”我的口气很强硬。老头儿像被刺激了似的,脱口大吼:“捡破烂的不是人啊?我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你凭什么要管?”
这时,主管从不远处向我走来,我着急地朝老头儿喊:“走走走,快点走。这里不是你随便进出的地方!”
出乎意料的,主管竟大手一挥,让老头儿进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老头儿原来是某国企工人,后来退了休,老伴的身体一直不好,他那点微薄的退休金刚够老伴的医药开销,儿子远在外地,他不愿意老向儿子张口,就自己出来捡废品,贴补家用。
以后我再看到这个老人,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老人每天傍晚时分来小区,半个小时左右就离开。小区住户们从没有投诉过他。
一次,我看见一号楼的陈老伯拿了一袋苹果让老人带回去,老人似乎很不高兴,说道:“我又不是乞丐,不需要你的怜悯!”说完就气冲冲地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陈老伯将一捆旧书放到了垃圾筒旁的树底下。傍晚,老人来时把旧书带走了--他自然以为那是别人不要的东西,
从此,每天下午,都有人把食品或旧物放在树底下,老人每天傍晚准时来把那些东西取走。不过,我注意到,老人总是先在小区各处看看有没有废品,最后才会拿走树底下的东西,老人的目光,也渐渐友善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老人在寒风中总是瑟瑟发抖。有时我会请他来门房坐坐,喝杯热茶。他总是喝完茶就匆匆离去了--家里的老伴还等着他照顾呢。
又一次降温的第二天,我看见老人在树底下发现了一件半新的棉袄。
我看到,这个幸福的拾荒者,用他苍老的、颤抖的手,悄悄地抹了抹眼角……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小小说。小作者以一个门卫的视角,讲述了一位拾荒者受到他人热心帮助的故事,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同情与悲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或者说顾及接受者心理)的主题,读来感人至深。
文末的“这个幸福的拾荒者,用他苍老的、颤抖的手,悄悄地抹了抹眼角……”是妙笔,留有余味,内涵丰富--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让作文充满了拨动心弦的张力。而“我”由“麻木”到“有时我会请他来门房坐坐,喝杯热茶”的转变,又暗示着良好的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心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