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勤于收获”或“寂寞坚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者:未知 文章ID:47814 浏览:
【问题】
读下面一则材料:
一胖一瘦两位老人一起在海边钓鱼。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钓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在钓绳上挂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钓钩,虽然总是没有收获,却总是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一位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
请以“勤于收获”或“寂寞坚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想像和联想,材料本身不带有倾向性;②要有文体意识,文体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或仿作。
【参考答案】
寂寞也是一条路
寂寞地守下去,脚下的路已慢慢展开……
一
夕阳如血。
鸟已归巢,人也回家了,缕缕乳白色的炊烟正飘出家的温馨与快乐,而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姜太公,仍然固执地坚守在渭水边上。多少个日升日没、潮起潮落,他就这样如一朵孤独的花寂寞而倔强地开放着。
他到底在干什么?钓鱼吗?怎么用直钧?真是个十足的傻瓜!
海风吹着他的长发,他总是微笑不语。
有一天,人们看到,他坐着文王的马车走了。从此,人间多了—段神奇的传说。
八十年寂寞坚守,终成英雄!
二
你们走吧!
庄子面对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头也不回地对背后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个大夫说道。
为了能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他拒绝了楚国相位的诱惑,他就这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就这样在濮水边寂寞地坚守着,坚守成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在清风夜唳里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庄子在寂寞中走出了“无己、无功、无名”的大自由!
三
是像真正的男子汉壮烈地死去,还是丧失做人的尊严卑贱地活着?
经过生死较量,司马迁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要撰写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属于大汉属于未来的煌煌巨著!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从此,寂寞如冰凉之水,浸泡着那颗脆弱的心灵,瑟瑟发抖;
从此,寂寞如炽烈之火,灼烧着那双深陷的眼睛,欲哭无泪;
从此,寂寞如锋利之刀,削割着他那孱弱的躯体,瘦骨嶙峋。
但他仍义无反顾地与寂寞对抗着,用那管狼毫挥洒着生命的滴滴血泪和最后一抹尊严。
历史,就这样在寂寞的坚守中辉煌地走来……
四
在这急功近利物质繁华的社会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再寂寞地坚守下去,你也许会觉得这样很蠢、很笨,很快就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埋没、吞噬。但是,寂寞中坚守我们心中最神圣的追求,坚守人间最宝贵的真、善、美,坚守生命最朴实的自然与纯净……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寂寞地坚守下去,会坚守出一条自己心中的光明大道!
【简评】
本文通过姜子牙晚年实现经国济世之抱负,庄子拒绝权势终得大自由,司马迁忍辱著成“史家之绝唱”三个事例,阐明了欲有大成就必先耐得寂寞的深刻道理,不仅切合题旨,而且对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头脑发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作者感情深沉、浓郁,文笔细腻、流畅,使本文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分节的形式将三个材料串联起来,既给人以醒目的感觉,又给人以层次清晰的印象。本文选材于课本,对高三同学们的应试写作有启发意义。
【启示】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材料枯竭、语言乏味,其实,课本就是材料宝库。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回归课本,咀嚼教材,充分调动课文的材料,也能把作文写得意蕴深刻,文采斐然。从课本中“淘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
一、淘事例之“金”
课本中有许多事例可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离骚》《失街亭》《荆轲刺秦王》《阿Q正传》等等,都曾被考生搬上考场,并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淘妙句之“金”
课本中的许多经典妙句,若能巧妙运用,会给文章增色不少。如2003年高考佳作《感时花溅泪》中的引用: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妨从搜集作文素材的角度关注一下课本,再次朗读部分课文,对课本中相关事例及古诗词名句作一些归类整理工作,将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