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度”(以“恰到好处”为话题)
作者:未知 文章ID:51065 浏览:
【问题】
一首诗,只要写得稍微不足一点或夸张一点,一幅画,只要画得稍微暗淡一点或明亮一点,一场戏,只要演得稍微过火一点或呆滞一点,一首歌,只要唱得偏高一点或偏低一点,都会立即丧失全部艺术魅力。
请你以“恰到好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就生活现象而谈,也可以就文学艺术而论。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漫谈“度”(以“恰到好处”为话题)
谈到“度”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一杯酒如果度数太高了,就名其为“烈”,不仅饮者觉其辛辣无比,难以下咽,就是
酒入肠中也会烧坏脾胃。然而度数太低,就谓之“淡”,即如同一杯白水失去价值。惟有度数刚刚好,才会令人接受,使人饮之惬意,赞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算是具体的。
说抽象点,待人接物有个度,假期狂欢有个度,予人评价有个度,世间一切都有一个度,如何瞻前顾后,审时度势,在于以恰倒好处的动作还真是一门学问呢!
拿待人接物来说吧,太热情了人家会觉得你别有居心,太冷淡了人家又觉得你毫无人情。对人太凶是蛮横,对人太善又是懦弱。说起“度”来真是千头万绪,如何掌握无规无矩,怎一个难字了得。
的确要把握好度真的很难,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辨证唯物主义吧。再好的东西,说得太过了,超越了应有的度,就会变坏,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在“绝对”正确的信念下铸就的。
说古代,一个好皇帝想壮大自己的国家,南征北战,大修防御工事,严格律民,严加赏罚。直到人民揭竿而起,将暴君一举推翻。然而另有人,发展农耕,安抚百姓,遇战争避之而无不及,遇侵略珍珠宝石土城池的一并献上,只想偏安一隅,最终也还是被夷为平地。战争与安民就是矛盾的,严加酷刑与以德治国也是矛盾的。在这矛盾之中,偏向一方另一方都必会出现空洞,如何找到这矛盾的一个平衡点或是一个把握的范围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个人难免会偏激,难免有过错,因此只有不耻下问,虚心纳谏,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在众多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再造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只有时时审查自己,反省过错,才能不至于偏激。
事随时移,在我们当今世界中,世界多极化与全球一体化还在喋喋不休地论述着,然而我相信恰倒好处才是上策。而对经济发展与军事领域我还是欣赏齐头并进,恰倒好处而不偏激,只有这样才能不重演苏联解体的悲剧,才能造就一个既富有又不被人侵犯的海湾。
中国自古崇尚中庸,在我看来这不是消极而是让事物发挥最高效力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