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与实心
作者:未知 文章ID:53469 浏览: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浸润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越来越频繁的联系背后,是一张密布的网,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群体和社会。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周围的一切失联,让自己成为充实丰富且有信仰的人;也有诗人劝诫人们,把心“清空”,不问俗物。
实心与空心,充实与放空,看似矛盾的两种生活状态,其实在千年前就已成为中国文人所探讨的话题,是入世还是还是出世?是尊儒还是背道?在实心与空心的探索中,汲汲于功名世俗、荣华富贵之人如范进、陈士成之流不在少数,他们过分渴望与外物联系从而实现享受而放弃了对自我天性的追求。然而一味追求空心之人,将老庄之学发挥到极致的无为之士,最终也只在历史.上徒留虛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留给后世只一个凄凉落寞的背影和遥不可及的生死幻梦。
因此实心与空心,绝不能偏激地走向某个极端,而应相互调和,以中庸之道使其相辅相成。
何为实心?人生在世,没有一时不与外界产生联系,实心即为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往小了说,是对个体生命和身边环境的关照,往大了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信仰。
何为空心?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不仅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会有数不清的雷区和诱惑,空心即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扰乱自己的内心,保持心灵纯净,恪守底线,乃至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充实自我,观照外界与清空自我,心内无扰从不矛盾,不为乐景哀景所感染的范仲淹,可谓无欲空心,可他仍怀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天下忧思,无时无刻不心怀苍生;隐于隆中的诸葛孔明,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农夫生活里,仍知天下三分,关心百姓危亡;到了现代,也有像海子一样的诗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清心淡泊中,也发出了“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感叹。而只有将个人所坚持的操守和崇高追求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会实现自己信仰的价值。
而今多少大国工匠,在看似远离世俗,不问世事的潜心劳动中,创造出了对于这个社会意义非凡的价值。实心,感应时代召唤、投身国家建设;空心,不为俗事所扰,坚定励志,沉下心打磨。让实心和空心相结合,在淡泊却坚定的生活里,为时代发展献出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