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后真相”时代真相何在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6252  浏览:

【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真想变得越来越次要。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后真相”时代真相何在
    “后真相”,这个词当前在西方引起很多学者的议论,德国语言协会还将这个词评为德国2016年度热词。在近日闭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中,这一热词不仅是慕安会年度安全报告的主题词之一,也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议题。
    过去一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多次提及这个词。她说:“我们生在‘后真相’时代,也就是说,人们所感兴趣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德国语言协会也提到这一点。换而言之,比起基于新闻事实引发个人思考,人们更愿意从主观臆断去“重塑”甚至“扭曲”新闻事实。
    正是在大众“后真相”心理的驱使下,主观想法压过了客观事实。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自媒体纷纷涌现。人人都可报道shì jiàn、表达观点,借由社交网络的便利,迅速掀起话题。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舆论极易朝着不理性的方向发展。
    政治家和学者们对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政治话题讨论感到忧心。以脸谱网上的讨论为例,频繁可见“肆意的放纵言语”,“缺乏理性的沟通基础”。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认为,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讨论的内容甚至还未核实,“很多人把自己的观点当作了证据”。
    在这一大背景下,网络社交媒体的真实性已经引起大众质疑。去年底,德国期刊出版商协会委托阿伦斯巴赫民意研究所,就了解媒体的重要性和可信度对1458人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显示,传统期刊的可信度要远远大于诸如脸谱网和推特等社交网络媒体。在16岁以上的调查者中,69%选择阅读不同的报纸杂志就同一shì jiàn进行的报道,综合理解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另有8%的受访者选择相信社交媒体的相关信息。此外,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阅读报纸和杂志最有助于个人对政治、社会shì jiàn形成公允评价。54%认为,报纸杂志的评论文章最为务实客观、言语文明;45%则支持电视讨论;只有4%认为网络上的事实辩论尊重客观事实。
    但必须注意到的是,社交网络最大的用户群,为是非明辨能力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社交网络上的“事实与谎言越来越难以区分”,德国政治家们已发出呼吁,必须重新将年轻一代的关注点吸引过来,通过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媒体了解事实。否则,年轻人的政治观念无法正确塑造,未来“民主的基石会最终崩塌”。
    面对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该怎么办?法律规约是一种办法。德国司法部拟对持续未改善情况的脸谱网等社交网络进行严惩,推进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假新闻惩罚机制。惩罚机制草案内容包括,经核实后确认为假新闻的信息只要在24小时内未被移除,假新闻所在社交媒体将受到每条新闻50万欧元的高额罚款。
    这种方式能否实现对虚假新闻泛滥的扭转,人们恐怕也只能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
  • 下一篇:我的偶像
  • 【推荐文章】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问我: 你身边最好的老师是谁? 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那当然是我的妈妈...

  • 一场特殊的战斗(家庭,四年级)

    暑假里,我家窗前的树上住了一群新邻居 马蜂。 这可苦了我们哥俩了。大热天不敢开窗...

  • 人生如茶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

  • 脚步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

  • 【最新文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以社会责任重拾精英的荣耀
  • 厚积薄发
  • 学会创新
  • 我的时间
  • 人不独以群分
  • 奏响生命的壮歌
  • 活出生命的不朽
  • 网红就学李子柒
  • 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 良知的叩问
  • 世界在于“我”
  • 以体魄强魂魄(发言稿)
  • 请归还我们的“体育课”(发言稿)
  • 我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们(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