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和网络短租房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
作者:未知 文章ID:69009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以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和网络短租房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在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经济、社会和治理挑战。分享经济的实质是用户之间的相互分享,即将各自的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从而达到资源的节约、最大化利用等效果。目前,共享单车是最受公众关注的分享经济。一些人质疑其是否属于分享经济业态,因为共享单车的投放目前主要依靠新兴的运营商,而来自用户的贡献则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共享单车就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一样,是“互联网十自行车租赁”,与分享经济的旨趣相去甚远。
(摘编自马亮《分享经济公共治理的四大问题》)
材料二:
表一:共享单车和出行用车全网覆盖率比较
表二:出行单车与共享单车城市渗透率对比
【注】MAU:每月活跃用户人数。
(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监测报告》)
材料三:
一种以分享生产、共享产能和共享工厂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分享经济生产模式,正在中国制造业部门悄然兴起。在消费者需求偏好由低成本、品牌化逐步向个性化、特质化转变的情况下,这种新型生产模式将会削弱甚至颠覆已有的“生产--消费”范式,导致由“生产决定消费”模式向“消费决定生产”模式发生彻底性变化。“互联网十”向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渗透和融合,不仅仅创造性地联结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体系,缓解了两者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诸多矛盾,更创造性地构造了不同生产者之间的新型协作网络体系,极大降低了各生产者之间小批量外包、定制以及零配件供应的生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为降低国内部分传统商品价格,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激发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市场竞争活力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张杰《加快分享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释放中国经济更大潜力》)
材料四:
西方经济理论需要发生一场革命。自《国富论》谈到“利已主义”后,“理性经济人”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理性经济人,被看作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代表。但在分享经济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使用但不占有”成为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但这远远不是分享经济的全部。分享经济对于经济剩余问题的解决,也有着有别过往的重要作用。由此,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了新动能。不光是企业端可以有分享经济,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可以引入分享经济。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分享经济对于资源高效分配的重要价值。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发展。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订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欧盟拟出台分享经济发展指南等。分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正如罗宾·蔡斯所言:“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分享经济社会。”
(摘编自郭凯天《<分享经济>前言》)
【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共享单车是最受质疑的分享经济,因为它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不符合分享经济的旨趣。
B.从全网覆盖率来看,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已经快速增长,到了第二、三季度末开始逼近出行用车。
C.从城市渗透率来看.共享单车的区域发展尚不够均衡,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相对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D.分享经济需要辩证看待,它一方面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给经济、社会和治理带来一连串挑战。
E.世界各国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分享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2014年曾制订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
9.未来的分享经济社会可能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7.B
8.BD
9.①人们使用而不占有产品,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②在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能够合理使用人才和物资,解决经济剩余和资源高效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