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关于副业,给编辑部写封信阐述看法:辩证——忙里偷闲,可圈可点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2月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361  浏览: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眼下,很多有正式工作的人,也都开辟着自己的“副业”: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却频频在微信里卖东西;公务员写书法卖作品;导游干起了代购;工程师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传递着自己独特的嗓音……跨界,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有正式工作就要认真工作,如此耗费主业精力甚至是在其位不谋其职,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有人说,能够在有限且休闲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无可非议;还有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盈利的生活,本无可厚非……
    以上事件,你怎样看?“路边社”正在征集市民的看法,请以普通市民的身份,给编辑部写一封信,来阐述自己对于该事件的看法。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辩证——
    忙里偷闲,可圈可点
    尊敬的路边社主编:
    您好!
    如今,一些有正式工作的人正在开辟副业——公务员卖书法作品,导游干起了代购,工程师现场“抖音”……“跨界”之风,悄然兴起。
    对此,持批判观点者有之;认为其追求盈利而无可厚非者,亦有之。但在我看来,忙里偷得一点闲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岂不妙哉?
    今天的社会迅速发展,你可能总会觉得,身边充斥着浮躁,忙碌,不堪。学生忙于学业,整日苦心、埋头于书本;“打工族”忙于疲惫地工作,每日“家——公司”,两点一线。正因如此,不甘于奔波忙碌的人们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跨界。他们可能只是在茶余饭后唱一首歌,把它发到平台上,尽显自己出众的才华;也可能是在工作之余写一幅书法作品,卖出去再赚些外快。这一过程里,并没有占去大把时间,却可以陶冶心灵,或小赚一笔,难怪人们会逐渐走上“跨界”之路。
    “跨界”,在放松的同时也充实了生活。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工作的生活不叫生活。有人说,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的确,枯燥的工作不该将其全部占去。而我认为,“跨界”是向其中注入靓丽色彩最实际的办法。很少有人会像陶潜先生那样,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做官不随心,便毅然辞官,走入归隐之路。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在忙碌之余追求所爱,为无味的生活注入一丝活力亦足以乐矣。
    诚然,那些对“跨界”持否定态度的言论也绝非空穴来风。网络兴起,其虚拟性为有心之人提供了很多投机取巧的机会,这使很多人沉迷于其中,越陷越深,不务正业,虚度光阴。如此耗费主业精力,实为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但,我所强调的“偷闲”,就是万不可误正事,之所谓“跨界”,正是因精力有余,追求另一种爱好。倘若只顾追求所爱而抛下了责任,便称不上可圈可点。生命是有限的,一心想要无尽的东西,也只会身心俱疲。
    “跨界”之风,虽有弊端,但稍加努力,便可避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剂快节奏的工作,充实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让人们更积极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跨界”,在忙碌中寻来一丝闲暇,用以安放奔波忙碌的心灵;于浮躁中觅得一方安宁,来慰藉自己满身的疲惫。这样的“跨界”,值得一试。
    今日之言,只为抛砖引玉,望不吝赐教!
    市民:田谈人生
    2019年12月8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关于副业,给编辑部写封信阐述看法:反对——逐火之蛾,其行不妥
  • 下一篇:敢于创新
  • 【推荐文章】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问我: 你身边最好的老师是谁? 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那当然是我的妈妈...

  • 一场特殊的战斗(家庭,四年级)

    暑假里,我家窗前的树上住了一群新邻居 马蜂。 这可苦了我们哥俩了。大热天不敢开窗...

  • 人生如茶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

  • 脚步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

  • 【最新文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以社会责任重拾精英的荣耀
  • 厚积薄发
  • 学会创新
  • 我的时间
  • 人不独以群分
  • 奏响生命的壮歌
  • 活出生命的不朽
  • 网红就学李子柒
  • 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 良知的叩问
  • 世界在于“我”
  • 以体魄强魂魄(发言稿)
  • 请归还我们的“体育课”(发言稿)
  • 我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们(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