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家乡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2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425  浏览:

【问题】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九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普遍选择。而今,私家车也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有人说,交通工具的变化,让人出行更便捷;但也有人说,自己还是喜欢自行车的慢生活。从1949年到2019年,七十年,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
    在你的生活里,你又目睹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引起你哪些思考?请你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家乡的变化
    记忆里,还是那条泥泞的羊肠小道,还是参差不齐的土墙房,还是被岁月压弯的木扁担,还是……
    所有的记忆都是如此的破旧不堪,但却又是如此的真实,家乡那时唯有的风景就是树,可却又是那样的单调,我总是抑怨家乡太穷了,太不美观了,但这仅限于以前,现在的观点又截然不同了。
    去年暑假,我回乡下爷爷家度假了。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一个多钟头,我怀疑是不是我的眼睛出毛病了,又不由自主的揉了揉眼睛,不错,以前光秃秃的山上都长满了葱葱郁郁的树木,阳光透射过浓密的叶子,散出七彩的星星点点的光芒,柏油马路代替了原先那坑坑洼洼的土路,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里,看路旁驶过的柳树,轻风拂面,忽然有种走错了地方的感觉,我怀疑,是不是坐错车了?
    但事实胜于雄辨,在村口,我还是认出了我满脸堆满笑容的爷爷奶奶,老两口的穿着打扮还真上眼,奶奶穿着大红花朵上衣,我差点没笑掉大牙。爷爷拉着我的手,行在宽广大路上,我问:“爷爷我们的老房子在哪里呢?”爷爷乐呵呵的对我说:‘我们的老房子全部换新装了!我饶有兴趣的又说:’该不会将上房变成猪圈了吧!爷爷风趣而严肃的说:‘党的政策好啊!农民都开始领工资了!”说着,他们已经将我领进了家里,我这下子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虽然谈不上什么富丽堂皇,但绝对是窗明几净,家具琳瑯满目:有液晶电视机、海尔电冰箱,电风扇,躺椅,真皮沙发……我真的好惊奇,又急忙退出来,向四周一望,红砖瓦房完全代替了那老式的土房子,院子里愕然还养了各种各样的花……紧接着,又闻到一股香味,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跑到了香味的始源处,原来这就是厨房,用红砖砌成的新灶头只是个摆设,奶奶居然会使用电磁炉做饭了,我不由一震:“奶奶看来也真奔小康呢!”奶奶嘿嘿笑着,饭后我嚷着爷爷带我去散步。
    一出大门,才发现牛棚真的像以前的老上房那样。行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夕阳的余辉里才发现田地里是那么整齐,徐风吹过,麦浪滚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梯田吧!我的呼吸瞬间变得轻快而舒畅,再一瞅爷爷,连皱纹里也填满了满足……
    这样大的变化,真的是我未想到的,以前的那些萧条冷清的乡村景象已消失匿迹,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不得不轻轻哼起《走进新时代》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变则通,通则久
  • 下一篇: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推荐文章】

  • 突破自我

    如果一个杯中,只装了石头、水或沙子,似乎太过单调,不够充实,只有一个杯子中既装...

  • 为了自己的梦想

    大雁为了抵御寒冷,不远万里南飞;河豚为了产卵,哺育后代,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游回...

  • 感谢蚂蚁(状物篇——小中见大、文笔细腻)

    【状物篇】 状物作文,即描写物体形态、外貌、功能等的作文。状物作文的写作对象通常...

  • 从北大轻轻走过(写景篇——善用修辞、前呼后

    【正文】 从北大轻轻走过(写景篇 善用修辞、前呼后应) 曹敬辉 清晨的一场细雨,把...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放飞孩子(议论文论题:教育)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只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

  • 【最新文章】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家乡的变化
  • “爱管闲事”的人(写人篇——小中见大、情节
  • 老师朋友(写人篇——标题抢眼、描写贴切)
  • “完全正确”的胡老师(写人篇——角度丰富、
  • 勇气的力量(议论文论题:勇气)
  • 理想与信念(议论文论题:理想)
  • 珍惜所拥有的美好青春(议论文论题:青春)
  • 变则通,通则久
  • 学会忘记
  •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
  • 我不该这样做
  •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
  • 读书的滋味
  • 以人为鉴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