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
作者:未知 文章ID:89048 浏览:
【问题】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愚人节”时,小皮趁同桌小石不注意,把一截粉笔头放进了小石的咖啡杯中,小石喝完咖啡才发现杯底的粉笔头。小山和同学到食堂吃饭,趁同学洗手之际,小山拿起接在水龙头上的皮管子向同学滋去,弄得同学一身水。在“防止校园暴力”主题班会上,老师把这两件事交由全班讨论,有同学认为玩笑而已,谈不上暴力,不必小题大做;有的同学认为事虽小,但也是一种暴力,伤感情,影响和谐风气……
对此,你有怎么样的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明确。
【参考答案】
适可而止
看到这段作文材料,看到这个话题“度”,我很快就联想到了成语“适可而止”和哲学上说的“坚持适度原则”。完全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在适度之中: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成功,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发挥,适度的体温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但是,最难把握的恰恰也是这个“度”。
民间有许多俗语,如“欠火候”、“过头”、“过犹不及”等,它们都离不开这个“度”,可见适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煎鱼,翻炒不够,就会煎糊,翻炒过度,又会翻烂。看来,坚持适度原则是一门大学问。许多人不喜欢看斯诺克比赛,认为它过于平静,过于简单,似乎没有丝毫的波澜和悬念。然而,如果你打过桌球,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选手们在斯诺克比赛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这个度。选手们有时候轻轻一推,有时候擦边而走,有时候打一个低杆,将适度演绎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击球角度或者击球点发生一点点偏差,球就会偏离方向而无法准确入袋。因此,适可而止,准确把握位置和轻重的“度”是斯诺克比赛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学习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度”。每两节课之间总是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只有劳逸结合、张弛有致,即适度的学习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老师们明白,只有适量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真正落实、真正掌握、真正巩固。过度的练习只会使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因而囚禁学生的思维,根本达不到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而过少的作业则会使学生松懈,整天懒懒散散,无所事事,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所以,适可而止也是学习所必需的。
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也必须坚持“适度原则”。真正的强者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会把握“火候”适可而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置人于死地;真正的演说家会适可而止,留下悬念来吸引听众;真正的武林高手会适可而止——点到即止。推行铁血政策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在普鲁士战胜奥地利之后,力排众议,下令停止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保留了普鲁士与奥地利再度和平、合作的可能。果真,在后来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只是袖手旁观,并没有参与战争,成为德国的敌人,使德国最终打败法国。“适度原则”使德意志的统一和德国的崛起成为了可能。
过愚人节,愚弄同学,我们要把握了“火候”,才能校园和谐。生活中处处都有度,事事都有度。我们也只有把握了“火候”,适可而止,坚持适度原则,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介绍现象,即“愚人节”开玩笑的现象,一个是“把一截粉笔头放进了小石的咖啡杯中,小石喝完咖啡才发现杯底的粉笔头”,另一个“小山拿起接在水龙头上的皮管子向同学滋去,弄得同学一身水”,第二部分是对这一现象的评论,评论分为两种,一是“认为玩笑而已,谈不上暴力,不必小题大做”,二是“事虽小,但也是一种暴力,伤感情,影响和谐风气”。材料核心是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的行为所引发的多方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方认为是玩笑,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另一方认为事情虽小,也是一种暴力,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会影响校园和谐的风气。对本材料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多元立意。学生、学校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从对事件认知的角度,可以围绕“玩笑有度,欺凌有罪”“玩笑不要开过头”“莫把欺凌当玩笑”立意;从学生成长角度,可以围绕“和谐共处,用爱育花”“讲爱,也要讲规矩”“过节,不要过度”。从学校管理角度,可以围绕“立德树人也要立规树人”“事后‘辩清’不如事情‘分清’”等立意。
参考立意:
玩笑有度
讲爱,也要讲规矩
过节,不要过度
行为要适度
校园暴力源于小事
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