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谈少年孔融与元方的礼貌

发布时间:2012年7月25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向明  文章ID:4116  浏览:
    初中语文课本《<世说新语>三则》中,少年孔融和元方可谓出尽了风头。课本的阅读提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表现了孔融年少时的聪明机智”,《陈太丘与友期》“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可是,读完这两则故事,我却有些不同看法。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里,孔融拜访李元礼,语惊宾客,宾客们对其对答无不称奇道妙,可迟来的太中大夫陈韪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称赞孔融,只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依我看,这句话并无大错,客观事实往往如此。君不见方仲永之事乎?可见陈大夫并无贬低孔融的意思,只是长辈对晚辈用心良苦的教导,给小娃娃提个醒,让他能正确认识自己,不可骄傲自满,这也未尝不可。而孔融小小年纪,一听见不顺耳的话,就立刻回敬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话听起来有强词夺理之嫌。对于长辈的良苦用心,小孩子不但不领情,还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挖苦。因此,用“聪明机智”来称赞他,确实欠妥。一个年已十岁的“聪明”孩子怎么会连“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也不明白呢?如果他“机智”就不应该这样无礼地讽刺长者。是否因为其先君是孔夫子就自认为要高人一等呢?文中孔融一共说了三句话,前两句话确实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明的少年孔融,但最后一句话,我实在看不出什么“聪明机智”来。是为树立孔融这个先贤的形象,抑或此为《世说新语》之败笔乎?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友人迟到,没能见到陈太丘,心中自然不愉快,故而“骂”了陈太丘一句“非人哉!”要知道,这仅仅是句气话而已。七岁的陈元方见他骂自己的老子,便驳斥了友人一通。“友人惭”,这也在情理之中。文到此处,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少年陈元方的形象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友人“下车引之”以示好感,也表明了友人的歉意。可陈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确实有些过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友人既已感到惭愧并表示歉意,可你陈元方刚责人“无礼”,自己却连头也不回地跑进家门,这不也是“无礼”吗?也许有人会说:“对无礼的人还理他做什么?”但你是否想到过古人“正人先正己”的遗训呢?朋友之间某一方的行为稍微有些过激或无礼,你就像陈元方那样,先教训他一番,然后从此不再理睬他,那这世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恐怕就难以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这么紧张,恐怕不好吧?陈元方这一“入门不顾”,又怎能说得上“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呢?
    当然,由于课本中两少年的年龄太小,遇到事情时应对欠妥,也在情理之中。可能他们只是一时冲动,发泄内心的不满罢了。可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决不应该盲目地将书本上人物的“精神”毫无批判地全盘吸收,而应具备一双辨别是非的慧眼。对于孔、陈两少年,其机敏、守信的优点值得发扬,而对他们不讲礼貌的行为,我们应该清楚地加以认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正确对待“嫉妒”
  • 下一篇:织女洞之旅
  • 【推荐文章】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幢幢高楼拔地...

  • 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问我: 你身边最好的老师是谁? 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那当然是我的妈妈...

  • 一场特殊的战斗(家庭,四年级)

    暑假里,我家窗前的树上住了一群新邻居 马蜂。 这可苦了我们哥俩了。大热天不敢开窗...

  • 人生如茶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

  • 脚步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

  • 【最新文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以社会责任重拾精英的荣耀
  • 厚积薄发
  • 学会创新
  • 我的时间
  • 人不独以群分
  • 奏响生命的壮歌
  • 活出生命的不朽
  • 网红就学李子柒
  • 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 良知的叩问
  • 世界在于“我”
  • 以体魄强魂魄(发言稿)
  • 请归还我们的“体育课”(发言稿)
  • 我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们(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