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洞之旅
发布时间:2012年7月25日 更新时间:2024年7月2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117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4117 浏览:
织女洞位于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东北麓的悬崖上。远远望去,这里壁立千仞,瞧岩突起,古松倒挂,鹰隼盘旋。沿山下幽径迂回而上,进入斗拱结构的门楼,有一平台院落。左侧有石碑两座,其一为清嘉庆二十年所立。上刻邑人王松亭题、云溪处士书《登织女台》七律二首。诗的境界清新幽雅,格调奇幻浪漫,字体俊秀洒脱,笔画自然流畅。洞口南侧高耸的崖壁上,刻有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县知县白锡元书写的“钟灵毓秀”4个大字。阴文,竖刻,每字约0.5平方米。字体庄重、古朴、遒劲。
登上约3米高的台阶,达于洞口。洞门为阁楼式,青砖绿瓦,朱红色门窗,建筑在石壁之上。门额书刻“织女仙洞”,洞穴呈裂隙状,为寒武纪红矽质岩洞。洞内最高处约8米,宽7米左右,深10余米。洞中有洞,洞洞相通。西北角有一幽深小洞,内有鼓状滴石,扣之发浑厚之音。织女塑像高1米,临窗端坐,似满腹忧怨,一腔幽情,与牛郎(庙)隔沂河相望。左侧有梳妆台和寝宫。另有宋、清两代的石碑3块,字迹尚清,为建庙时石匠所遗。
出平台院落,沿山径盘旋上行约200米,即达大贤山顶的迎仙观旧址。该道观始建于唐代,原建有老子庙堂、老君阁、三清殿、东西厢房等。西厢房是厨社,东厢房是沂蓝书院。道观以南有观音堂、药王庙、关王庙、僧王庙、玉帝行祠等。
抗战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兵工厂曾一度设在此处,解放后改为国营林场驻地。庙观殿堂、石碑、古树等多已无存。惟原观音堂残壁前约5米处的一株古银杏树仍生机勃勃,年年结予。树南山坡上的天孙泉,旱而不竭,涝而不盈,天寒不冻,水质清冽、甘甜。
大贤山下旧有牛郎庙3间,隔沂河与织女洞相峙。也是阁楼式建筑,青砖黑瓦,飞檐抱柱。殿内有牛郎父子及金牛塑像。据当地老人回忆,站在牛郎塑像的位置,可望见织女的造像。现在庙已毁圯。
登上约3米高的台阶,达于洞口。洞门为阁楼式,青砖绿瓦,朱红色门窗,建筑在石壁之上。门额书刻“织女仙洞”,洞穴呈裂隙状,为寒武纪红矽质岩洞。洞内最高处约8米,宽7米左右,深10余米。洞中有洞,洞洞相通。西北角有一幽深小洞,内有鼓状滴石,扣之发浑厚之音。织女塑像高1米,临窗端坐,似满腹忧怨,一腔幽情,与牛郎(庙)隔沂河相望。左侧有梳妆台和寝宫。另有宋、清两代的石碑3块,字迹尚清,为建庙时石匠所遗。
出平台院落,沿山径盘旋上行约200米,即达大贤山顶的迎仙观旧址。该道观始建于唐代,原建有老子庙堂、老君阁、三清殿、东西厢房等。西厢房是厨社,东厢房是沂蓝书院。道观以南有观音堂、药王庙、关王庙、僧王庙、玉帝行祠等。
抗战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兵工厂曾一度设在此处,解放后改为国营林场驻地。庙观殿堂、石碑、古树等多已无存。惟原观音堂残壁前约5米处的一株古银杏树仍生机勃勃,年年结予。树南山坡上的天孙泉,旱而不竭,涝而不盈,天寒不冻,水质清冽、甘甜。
大贤山下旧有牛郎庙3间,隔沂河与织女洞相峙。也是阁楼式建筑,青砖黑瓦,飞檐抱柱。殿内有牛郎父子及金牛塑像。据当地老人回忆,站在牛郎塑像的位置,可望见织女的造像。现在庙已毁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