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牌、名著(1100字)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6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931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4931 浏览:
点评:
这篇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作者思想敏锐善于抓住目前社会上注重名人效应、忽视名著的文学价值的不良倾向进行论述,对名人效益重视过当、名著被冷落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二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由名人谈到名牌,由名人、名牌之间的关系进而联想到名著,层层道来,环环相扣,让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用例简明,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
名人、名牌、名著(1100字)
日子过到了今天,什么都讲究效益是极为正常的事,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而在这包罗万象、名目繁多的效益中,名人效益的重视有时候是大大地过当了。
名人效益有名人撑着,那么什么是名人呢?用一般的世俗观念看:身后总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手执笔记本(高级点儿的则是专用签名簿),随身带有签名笔,替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替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签一个谁也看不懂,但很有个性的名字,或许可称之为名人;一次出场费(或邀请费)高达数万元,甚至可达几十万、几百万的人,也许可称之为名人;身到何处(包括住宿、吃饭、游玩等等)总是星级,总有马蜂似的记者们的提问,兴许也可称之为名人。名人就是这样,他们一是有众人捧着;二是有金钱堆着;三是有新闻说着。他们随时有这么多理不清挥不去的麻烦,但他们乐此不疲。为了什么?千万种的理由似乎都可说,但说自了就不好,也许这也是名人的“名”处之一。
名人带来名人的效益,但又岂止对名人本身,有时也可肥了非名人,如名牌的拥有者。你瞧,某某名人代言了一种火腿肠,这火腿肠显然就身价百倍了。某某名人天天晚上在荧屏上踢一脚足球后,喊一声“双鹿”,这“双鹿”就是名牌了。虽然这位名人与双鹿好像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可他现在就这么一点也不客气地做了,是双鹿厂需要,还是他的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条是明显的,即这位名人更红了,再让他出面来推销冰箱,这冰箱就绝对是正宗的上品了。
于是乎,不名牌的变成了名牌,本来是名牌的就更加名牌。于是乎,名人效益就产生了。众人跟着名人走,这一“走”,钞票就大把大把地出手。于是乎,不少的财富流入到了笑呵呵的老板袋中。名人呢?我不知,但名人自己肯定是知道的。
名牌由于名人盖住了荧屏,把住了众人的从“名”心理,销售之势如惊涛骇浪般席卷神州大地。这可喜但也夹着某一种可悲,因为在这如浪的涌动中,人们忘却了一样最宝贵的财富——名著。
现在,人们不愿买名著了,偶尔买“之”也大多是去装点门面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说不清托尔斯泰是干什么的?巴金是何许人?最近读作家肖复兴的觚独的普希金》时,这种感叹是越发多了。我们的人在不知道这些真正名人的同时,也不知道《红与黑》,不晓得《子夜》 《悲惨世界》,所以《九三年》我在干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冶金书,这些不该出现的笑话也就出现了。
名著的价值远非火腿肠、双鹿所及,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大家识而未睹。我们这样说不是讲吃、用的东西不要。问题是我们对吃、用的向往有“逐日”之精力(“夸父追日”的执著劲),为什么不对名著也顾一眼呢?我总想:有些名人是不“名”的,有些名牌也是不“名”的。要说真“名”人和真名牌,读些名著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书读多了,能够真正地认识些名人和名牌。从这个意义看名著的阅读应该成为我们良好的时尚,至于对名著的宣传,有关部门应该将其列入议事日程。
这篇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作者思想敏锐善于抓住目前社会上注重名人效应、忽视名著的文学价值的不良倾向进行论述,对名人效益重视过当、名著被冷落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二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由名人谈到名牌,由名人、名牌之间的关系进而联想到名著,层层道来,环环相扣,让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用例简明,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
名人、名牌、名著(1100字)
日子过到了今天,什么都讲究效益是极为正常的事,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而在这包罗万象、名目繁多的效益中,名人效益的重视有时候是大大地过当了。
名人效益有名人撑着,那么什么是名人呢?用一般的世俗观念看:身后总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手执笔记本(高级点儿的则是专用签名簿),随身带有签名笔,替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替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签一个谁也看不懂,但很有个性的名字,或许可称之为名人;一次出场费(或邀请费)高达数万元,甚至可达几十万、几百万的人,也许可称之为名人;身到何处(包括住宿、吃饭、游玩等等)总是星级,总有马蜂似的记者们的提问,兴许也可称之为名人。名人就是这样,他们一是有众人捧着;二是有金钱堆着;三是有新闻说着。他们随时有这么多理不清挥不去的麻烦,但他们乐此不疲。为了什么?千万种的理由似乎都可说,但说自了就不好,也许这也是名人的“名”处之一。
名人带来名人的效益,但又岂止对名人本身,有时也可肥了非名人,如名牌的拥有者。你瞧,某某名人代言了一种火腿肠,这火腿肠显然就身价百倍了。某某名人天天晚上在荧屏上踢一脚足球后,喊一声“双鹿”,这“双鹿”就是名牌了。虽然这位名人与双鹿好像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可他现在就这么一点也不客气地做了,是双鹿厂需要,还是他的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条是明显的,即这位名人更红了,再让他出面来推销冰箱,这冰箱就绝对是正宗的上品了。
于是乎,不名牌的变成了名牌,本来是名牌的就更加名牌。于是乎,名人效益就产生了。众人跟着名人走,这一“走”,钞票就大把大把地出手。于是乎,不少的财富流入到了笑呵呵的老板袋中。名人呢?我不知,但名人自己肯定是知道的。
名牌由于名人盖住了荧屏,把住了众人的从“名”心理,销售之势如惊涛骇浪般席卷神州大地。这可喜但也夹着某一种可悲,因为在这如浪的涌动中,人们忘却了一样最宝贵的财富——名著。
现在,人们不愿买名著了,偶尔买“之”也大多是去装点门面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说不清托尔斯泰是干什么的?巴金是何许人?最近读作家肖复兴的觚独的普希金》时,这种感叹是越发多了。我们的人在不知道这些真正名人的同时,也不知道《红与黑》,不晓得《子夜》 《悲惨世界》,所以《九三年》我在干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冶金书,这些不该出现的笑话也就出现了。
名著的价值远非火腿肠、双鹿所及,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大家识而未睹。我们这样说不是讲吃、用的东西不要。问题是我们对吃、用的向往有“逐日”之精力(“夸父追日”的执著劲),为什么不对名著也顾一眼呢?我总想:有些名人是不“名”的,有些名牌也是不“名”的。要说真“名”人和真名牌,读些名著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书读多了,能够真正地认识些名人和名牌。从这个意义看名著的阅读应该成为我们良好的时尚,至于对名著的宣传,有关部门应该将其列入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