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轻轻走过(写景篇——善用修辞、前呼后应)
作者:曹敬辉 文章ID:39076 浏览:
【正文】
从北大轻轻走过(写景篇——善用修辞、前呼后应)
曹敬辉
清晨的一场细雨,把北京的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这个时候走进北大,是那样心平气和。从侧门走进去,迎面扑来一大片碧绿的荷叶。荷花开得并不多,点点蓓蕾粉色的影子躲在绿色的伞群中,像雨中含羞的少女。
校园内树冠如伞,绿草如茵。下了车,雨也赶热闹似的来了。由两名北大学生带着,我们来到北大图书馆的檐下避雨。
听他们介绍,新馆已经开放,北大百年校庆时,李嘉诚先生为开馆揭的幕。新馆和老馆连在一起,共藏书七百多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听着不禁心痒,我真想进去走走,感受一下那些翰墨的清香,感受一下那浩如烟海的文化氛围。
经过第二体育馆,经过那一片碧绿的草坪和草坪上如海浪、如拳头般的烈士纪念碑,经过李大钊像、蔡元培像、乾隆诗碑,就来到了未名湖边。一路草木繁茂,曲径通幽,散发着清静柔美的气息。走在未名湖边青石铺就的平展的小路上,湖里落着星星雨点。浮萍开着黄色的小花,像水面闪亮的灯盏,又如鱼儿们纯金的冠冕。微雨未名湖,如同笼了一层薄烟。
未名湖的水略显浅绿,也不是那么纯净,稍带浑浊。我忽然想起大明湖和昆明湖来:大明湖的湖水是一种灰暗的颜色,一种容纳了太多历史烟尘的灰暗;昆明湖则是一片可以让人畅游其中的澄碧。那么未名湖呢?既兼容了两者,又有它的独特。
大明湖边多的是晨练的老者,昆明湖边多的是喧闹的游客,只有未名湖是如此宁静,如此淡泊,又如此深邃。
站在石舫上,对面的博雅塔高高地耸立着,在湖心投下倒影。看着湖塔相映,摸着舫身那岁月斑驳的痕迹,我似乎可以闻到八国联军火焚时的烟味。想起义和团,想起京师大学堂,想起北大的百年校庆,我的心头一阵酸楚一阵欣慰,真想静静地在未名湖边多坐一会儿。
岛亭上到处是夏令营的营员。“北大之星”就在岛的一个角落,四层上翘的书页托着一颗圆圆的星球。在我看来,它既像层层绿叶上滚动着一颗露珠,又如一只方形的巨手掠起了一滴汗水。另一个角落雕塑着百年校庆纪念碑,像三只翱翔的海鸥,又像三只闪亮的铁锚。
天空一直是烟雨霏霏,心灵也被润湿了。轻轻地行走在北大的校园中,我心里默默地想,什么时候,能够让自己成为这里的主人公呢?
【名师点评】
善用修辞。善用修辞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精致、优美,描写对象生动、传神。比如在写“北大之星”时,将其比作“层层绿叶上滚动着一颗露珠”和“一只方形的巨手掠起了一滴汗水”,给人以直观、立体、真实的印象。
前呼后应。本文结构完整,前呼后应。如结尾处,“轻轻地行走在北大的校园中”与标题“从北大轻轻走过”相呼应;天空一直是烟雨霏霏,心灵也被润湿了”与开头的“清晨的一场细雨,把北京的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相呼应,收束自然有力,升华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