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扁你!
作者:未知 文章ID:39617 浏览:
小勇的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工作又苦又累,还常常加班,年节假日都很少在家,因此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孩子。但是爸爸妈妈对小勇的期望很高,他们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从事更好的职业。所以尽管没有机会多关心小勇的学习和生活,但却拼命工作,努力为小勇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小勇也很明白父母的苦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网络的兴起,小勇班上很多同学家里都买了电脑,一方面培养孩子操作电脑的能力,一方面也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视野。课余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在一起讨论某个新游戏,或是一些网络上的趣事。小勇觉得很羡慕,也希望爸爸妈妈能为自己买一台电脑。
小勇的父母听了孩子的要求,对他说的是家里经济不宽裕,等小勇长大了再买。小勇没有继续要求爸爸妈妈,他知道家里有困难,可是要怎样才能弥补自己在这方面跟同学之间的差距呢?小勇想到了去网吧。但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家长的监督,小勇便不知不觉地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放学都不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网吧。不久小勇对游戏的迷恋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很生气,要求小勇必须立刻戒掉这个坏习惯。小勇答应了,可是每到放学,他还是忍不住又被游戏吸引了过去,爸爸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
期中考试结果一公布,小勇的成绩退步了。小勇的爸爸很生气。小勇想替自己辩解,可是爸爸根本不想听他的解释,还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认真,我真想扁你!”
之后,小勇还是每天放学后就去玩游戏,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小勇的父母伤透了心。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生气,非惩罚他们不可。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使我们想动手打他们,但其实孩子表现出的这种挑衅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打了孩子,就中了他们的计,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心中暗藏的目的。孩子的心里会认为: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我不必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所以,“扁你”这一类空洞的话,除了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父母说这句话时,显示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句话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而且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所以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错误行为。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
把你扔到河里去;把你耳朵捏下来。
【小提示】
面对孩子自己难以控制的坏习惯,父母比生气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例如,小勇的父母在孩子无法克制网络游戏“瘾”的时候,不用打,也不用骂,可以问他:“是不是想把书念好?”让孩子自己衡量得失;然后允许小勇每天玩一定时间的游戏,例如一个小时,让小勇学习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同时,家长还可以抽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游戏,透过游戏对孩子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