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人的自杀看调整与坚守
作者:未知 文章ID:51174 浏览:
【问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国家特级厨师,因为始终坚守着一份朴素的信仰:“畜生也是性命,是性命就不能伤害”,因此拒绝宰杀和烹饪野生动物。结果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先后12次被解雇,28次主动辞职,饱受失业和颠沛流离之苦。有人嘲笑他“有病”,不知适当调整自己的处世原则适应社会,认为只要他愿意妥协,便不愁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也有人认为,这位来自草根并一直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厨师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难能可贵,我们理应向他脱帽致敬。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法呢?请以“调整·坚守”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宇。
【参考答案】
首先,审清话题含义。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
其次,明确写作要求:⑴两个话题关键语间虽没有连词,但用间隔号连结,用意要求与使用连词相同。⑵构思立意应该是:在调整中坚守,在坚守中调整。话题提示语也明确告诉了这一点。两方面可有所侧重,但必须阐述揭示两者的辨证关系。如果割裂开来,孤立地阐述“必须调整”或“必须坚守”,则属偏离话题,基础等级一般给三等以下分数。
第三,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牢牢树立话题意识,过好审题关。部分同学理不清“调整”与“坚守”的辩证关系,或只写“调整”,或只写“坚守”,或在文中前半部分写“调整”,后半部分写“坚守”,内容不相照应,没有体现出两者的内在辩证关系,把话题割裂开来,成为两个关键语孤立起来,分别论述,造成偏题。
⑵充分调动文化生活积累,保证内容充实。部分同学缺少文化积累与生活积累,议论文不能准确举例论证,论证手法单调,内容空洞;记叙文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记流水帐般枯燥叙述;不能描写细节,只有情节梗概,空洞不实。
⑶认真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层次。不少文章行文杂乱,语无伦次,结构松散,只是拼凑成文,见出动笔之前缺乏整体谋篇布局考虑。
⑷强化发展等级意识,善于展示自我的特长亮点。
例文:
由文人的自杀看调整与坚守
一般人的自杀是对社会或精神上的失望,但文人的自杀则是对所持有信念的绝望。信念没有了,那么死也便变得理所当然。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史上文人的自杀,自杀得令人悲悯,以致成为另一种风俗传统流传下的人莫过于屈原。滚滚汨罗江,屈原一步步地踏上,举头长啸向天问,只留下“其九死而犹未悔”。
屈原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屈原的死,有人说是因为他的铮铮铁骨,有人说是他的净木情怀,有人则说是因为他的志洁,他的行廉……然而归根于一点,则是因为他的坚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屈原是用不着死的,只要他学宋玉,试着调整一下,那么依旧在位高官,那么依旧意气风发。可这,是否是我们所想看到的。历史的高官太多,我们不需要了。我们要的是一个能够坚守心田的人,一个不像宋玉被骂成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的时候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1989年3月26日,一代鬼才海子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压上了他那高贵的头颅。顷刻间,便成为历史的哀鸣。再过几天,便是海子的祭日了,或许我该去找一条铁轨,放上我的头,看能否找到海子当时遗留下来的情怀,看是否能看到他所坚守的信念。
“我的死与一切人无关”,海子早料到他会死,所以他在诗中写下这么一句我们不忍卒读刺眼的诗。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源于物质社会对诗神的挤压,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海子的死是源于他的不肯调整,他的坚守。顾缬刚说人有三种境界,物质境界,精神境界,意识境界,可海子却没有物质境界,他过早地看透人生,坚守自己所持有的信念,所以他一生都在与后两个境界斗争。终于,他知道自己无法调整。终于,他以最神圣的行动捍卫了自己的信念。
三、最后的话
三毛在她的书中写道“如果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那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最幸福的归宿”。最终她没有躲过自己的诅咒,用一只丝袜结束了她在尘世的流浪。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来一起呢喃这一段话吧,让它来表明我们对这些不肯调整,永恒坚守的人们的爱吧!送给我们最崇拜的人:马克吐温,马雅可夫斯基,沃尼诺,屈原,顾城,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