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我看多了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张晓风  文章ID:56262  浏览:

【原文】
    我看多了
    张晓风
    ①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②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③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④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
    ⑤“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⑥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⑦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
    ⑧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问题】
    8.简析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2分)
    9.作者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的作用是(3分)
    10.画线句“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中“窃取”一词的妙处。(2分)
    11.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4分)
    1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8.写苏格兰古堡之多,引起下文;因为古堡多,为建筑师“看多了”做铺垫。(2分,两点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9.导游讲了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引发作者对“看多了”的思考,引出文章的主题。(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0.“窃取”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突出了通过阅读获得他人经验、丰富人生内涵的重要性。(2分,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各1分)
    11.多积累实际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但并非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没必要事事体验,以提高效率;同时,还有一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有些事情以不去体验为好。
    (4分,两个理由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2.以“我看多了”为题,使文章内容集中,行文自然:建筑师因梦中灵感而重建坍圮古堡的神奇故事,引发读者对体验与阅读的思考,并由此引发联想,将古老的华夏文明比作古堡,相信依靠多读书、多阅世能重筑继承传统的优美云厦。题目切口小、立意深,隐含着多年轻人多读书、多阅世的呼吁,和对复兴中华文明的热切期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分。结合内容和手法分析,写出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
  • 下一篇:踏莎行·候馆梅残
  • 【推荐文章】

  • 初到黄州

    【原文】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

  • 登岳阳楼

    【原文】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

  • 梦寻梅

    【原文】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

  • 雪晴晚望

    【原文】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

  • 写作什么

    【原文】 写作什么 叶圣胸 诸位现在写作,大概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国文教师按期出题目...

  • 【最新文章】

  • 江一鹤
  • 初到黄州
  • 据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
  •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
  • 槐花约
  • 闲读梧桐
  •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
  • 登岳阳楼
  • ①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帮佣,
  •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闲暇之余,有人喜欢去大
  • 年味淡了吗
  • ⑤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揭示桃源人“皆叹惋”
  • ⑥李清照《渔家傲》开头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
  • (6)古诗句在历史演变中往往被后人赋予新意
  • ①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