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踏莎行·候馆梅残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欧阳修  文章ID:56263  浏览:

【原文】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问题】
    13.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他的散文(1分)
    1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
    D.“草薰风暖摇征辔”,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15.请从“对面落笔”或“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4分)

【参考答案】
    13.《秋声赋》
    14.C
    15.寓虚于实,富于联想,“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亦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看多了
  • 下一篇:示季子懋修书
  • 【推荐文章】

  • 初到黄州

    【原文】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

  • 登岳阳楼

    【原文】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

  • 梦寻梅

    【原文】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

  • 雪晴晚望

    【原文】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

  • 写作什么

    【原文】 写作什么 叶圣胸 诸位现在写作,大概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国文教师按期出题目...

  • 【最新文章】

  • 江一鹤
  • 初到黄州
  • 据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
  •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
  • 槐花约
  • 闲读梧桐
  •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
  • 登岳阳楼
  • ①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帮佣,
  •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闲暇之余,有人喜欢去大
  • 年味淡了吗
  • ⑤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揭示桃源人“皆叹惋”
  • ⑥李清照《渔家傲》开头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
  • (6)古诗句在历史演变中往往被后人赋予新意
  • ①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