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敬畏
作者:未知 文章ID:78062 浏览:
【问题】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参考答案】
心怀敬畏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
近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
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自然需要敬畏,对历史亦然。
心怀对历史的敬畏,才能不忘历史,警钟长鸣。
在国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同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理解与尊重。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的渺小和丑陋。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如“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的出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我们还要对生命敬畏,如此,生命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印度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献给那些受苦难的人们。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同他们交谈,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特蕾莎修女死后,印度给她举行了国葬。特蕾莎修女对生命的敬畏感动了无数贫苦人民,人们纷纷跪下,不敢高过她的灵柩。
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会枯萎。马加爵只因同学的几句玩笑话,挥刀杀人,在断送同学年轻生命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华。
生命可贵,怎能不怀有敬畏之心?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岁月无痕,心存敬畏,自当青史留名。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如果同意作者观点,即在这段话中涉及到的观点“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中任选一个角度来立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1)敬畏生命,关爱生命;(2)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资源,避免人为造成的灾害;(3)敬畏对手,尊重对手,才能让我们在竞争中获得提升;(4)敬畏父母、敬畏师长,以此作为一种约束;(5)人要有所畏,常怀敬畏之心;(6)因有知而有畏,不敢跨越雷池;(7)敬畏是成功的法则(尊重、谦虚、谦卑……);(8)有所畏,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在写作时,应注意明确“畏”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畏”,如何从“畏”中获得成功。或者“有所畏,有所不为”,可以联系实际,联系现实,选取相关论据,将道理说清楚,表现出考生的思想厚度,文化底蕴。
如果不同意作者观点,即从作者话中的对立面进行立论——“人生无所畏,要勇往直前”、“一个人要无所畏(怕),才能成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1)人生无所畏,要充满自信,敢于尝试,勇于创新;(2)人生无所畏,才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探索;(3)人生无所畏,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梦想;(4)人生要无所畏惧(如艰险、困难、挑战…),才会获得成功(5)因无知而无畏,常常酿成大祸,损人害己(反面);(6)人生无畏,更能成就功业;(7)人生无所畏,社会才能得以向前发展。
还可以辩证看待作者的观点,持肯定意见谈及在人生中对什么应该“有所敬畏”,对什么应该“无所畏”,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联系生活、现实来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等。(1)人应该有所敬而无所畏;(2)对自然规律应该敬畏,对探索遇到的困难应该无所畏惧;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本题“所谓畏就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