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异己”
发布时间:2012年8月8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0日
作者:徐红进 文章ID:4693 浏览:
作者:徐红进 文章ID:4693 浏览:
话题设计:
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既可以写别人对自己所犯过失的宽容,也可写自己对别人的原谅,还可以写与不相识的人发生误会后的相互谅解。
如写议论文,可写蔺相如的事迹。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安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得失,所以能宽容廉颇的冒犯,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能否做到宽容,确实与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年轻人要想成为国家栋梁,切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修养。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身怀绝技,如果没有雅量,不懂宽容,受了一点点小委屈,就要与人争斗,一有闪失,就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并且给国家造成损失。
还可联系现实来谈。可从素质教育说开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动向明察秋毫,而对孩子的自私、气量狭小的问题则不以为然。其实一些家庭的悲剧以及街头斗殴都是气量狭小、彼此不能宽容所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育者,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
闲话“异己”
徐红进
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的思想若能达到“类聚”、“群分”的境地可不得了。文者要引为知己,武者要结为兄弟。君子结交讲志同道合,小人相处求气味相投。不管是桃园三结义,还是貉出一丘,都证明只有知己才是最“铁”的,而异己分子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雅量容纳了。
知己确实很好:说话异口同声,办事不约而同,交流时推心置腹,相处时同甘共苦,这太令人神往了。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佳话。伯牙摔琴谢知音,孔明出山酬圣主,至于“士为知己者死”就更屡见不鲜了。然而人们还是要喟叹“知己难遇,知音难求”。
知己难遇,异己难容。人家讲的是“千篇一律”、“万众一心”,要你这个不伦不类的异己干吗?古往今来,几多“异己”被绞杀: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的是清除异己;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的是清除异己;“天朝上国”大兴文字狱,为的是清除异己;“黄埔校长”借中山舰之名,大闹黄埔,挤走共产党,为的是清除异己……一幕幕历史活剧无不标明“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社会上真的不该有异己吗?答日:“非也!”没有异己,便没有了对立面,矛盾也就随之消失。失去了矛盾,社会也就无法存在和发展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没有它,便没有一切。况且,异己在特定情况下,处理得当,也会成为知己的。诸葛亮七纵孟获,干戈化为玉帛。即使不能同化,一个群体中能容下一两个异己,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有异己的群体必然会为战胜异己而努力,整体也就出现了勃勃生机。他们是在小自觉从异己身上获得了生命力。这难道能说异己有百害而无一益吗?其实,那些视异己如在喉骨鲠的人,实际上并不能因灭了异己就扶摇直上,他们在排斥异己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甚至走向灭亡。
挪威人捕到沙丁鱼后,总在其中放一条鲶鱼。据有经验的渔民讲,有了这条异己分子的存在。沙丁鱼就会加速游动,增强了水里的含氧量,使沙丁鱼能活着上岸。由此我想到当今社会上的某些“渔夫”,他们为了保持自己“鱼群”的“纯度”,绞尽脑汁,对异己分子大加讨伐。有些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商品,一见“外来文明”,不把它打垮、砸烂誓不罢休。我想,这些人捕到沙丁鱼后,肯定不愿鲶鱼混杂其中,因为他怕异己分子打破沙丁鱼的宁静生活。然而,当他们吃着发臭的沙丁鱼时,是否感到自己的思想也如这沙丁鱼一样了呢?
当然,我并非鼓吹“泛爱主义”,我只认为,异己也有享受太阳的权利,虽然你誓与异己分子不共戴天,但“天”只有一个,要想获得一个没有异己的天地,就如同用自己的牙咬掉自己的眉毛一样永远办不到。况且,“千辕一辙”,对“马路”的保养也是不利的呀!时间久了,这些“车”也会陷于“车辙”之中而不能自拔的。
点评:
本文就如何对待‘异己”展开论述,文中语言铿锵有力,引用沙丁鱼的故事形象地论证“异己”的积极作用,很形象。
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既可以写别人对自己所犯过失的宽容,也可写自己对别人的原谅,还可以写与不相识的人发生误会后的相互谅解。
如写议论文,可写蔺相如的事迹。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安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得失,所以能宽容廉颇的冒犯,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能否做到宽容,确实与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年轻人要想成为国家栋梁,切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修养。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身怀绝技,如果没有雅量,不懂宽容,受了一点点小委屈,就要与人争斗,一有闪失,就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并且给国家造成损失。
还可联系现实来谈。可从素质教育说开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动向明察秋毫,而对孩子的自私、气量狭小的问题则不以为然。其实一些家庭的悲剧以及街头斗殴都是气量狭小、彼此不能宽容所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育者,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
闲话“异己”
徐红进
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的思想若能达到“类聚”、“群分”的境地可不得了。文者要引为知己,武者要结为兄弟。君子结交讲志同道合,小人相处求气味相投。不管是桃园三结义,还是貉出一丘,都证明只有知己才是最“铁”的,而异己分子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雅量容纳了。
知己确实很好:说话异口同声,办事不约而同,交流时推心置腹,相处时同甘共苦,这太令人神往了。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佳话。伯牙摔琴谢知音,孔明出山酬圣主,至于“士为知己者死”就更屡见不鲜了。然而人们还是要喟叹“知己难遇,知音难求”。
知己难遇,异己难容。人家讲的是“千篇一律”、“万众一心”,要你这个不伦不类的异己干吗?古往今来,几多“异己”被绞杀: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的是清除异己;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的是清除异己;“天朝上国”大兴文字狱,为的是清除异己;“黄埔校长”借中山舰之名,大闹黄埔,挤走共产党,为的是清除异己……一幕幕历史活剧无不标明“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社会上真的不该有异己吗?答日:“非也!”没有异己,便没有了对立面,矛盾也就随之消失。失去了矛盾,社会也就无法存在和发展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没有它,便没有一切。况且,异己在特定情况下,处理得当,也会成为知己的。诸葛亮七纵孟获,干戈化为玉帛。即使不能同化,一个群体中能容下一两个异己,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有异己的群体必然会为战胜异己而努力,整体也就出现了勃勃生机。他们是在小自觉从异己身上获得了生命力。这难道能说异己有百害而无一益吗?其实,那些视异己如在喉骨鲠的人,实际上并不能因灭了异己就扶摇直上,他们在排斥异己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甚至走向灭亡。
挪威人捕到沙丁鱼后,总在其中放一条鲶鱼。据有经验的渔民讲,有了这条异己分子的存在。沙丁鱼就会加速游动,增强了水里的含氧量,使沙丁鱼能活着上岸。由此我想到当今社会上的某些“渔夫”,他们为了保持自己“鱼群”的“纯度”,绞尽脑汁,对异己分子大加讨伐。有些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商品,一见“外来文明”,不把它打垮、砸烂誓不罢休。我想,这些人捕到沙丁鱼后,肯定不愿鲶鱼混杂其中,因为他怕异己分子打破沙丁鱼的宁静生活。然而,当他们吃着发臭的沙丁鱼时,是否感到自己的思想也如这沙丁鱼一样了呢?
当然,我并非鼓吹“泛爱主义”,我只认为,异己也有享受太阳的权利,虽然你誓与异己分子不共戴天,但“天”只有一个,要想获得一个没有异己的天地,就如同用自己的牙咬掉自己的眉毛一样永远办不到。况且,“千辕一辙”,对“马路”的保养也是不利的呀!时间久了,这些“车”也会陷于“车辙”之中而不能自拔的。
点评:
本文就如何对待‘异己”展开论述,文中语言铿锵有力,引用沙丁鱼的故事形象地论证“异己”的积极作用,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