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察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59  浏览:

【原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王闻孙叔敖于沈尹筮(shì),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而审,则为福矣审:考察B.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
    C.夔于是正六律正:定D.是非之经,不可不分经:原则,道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②将以衅钟
    C.①子夏之晋过卫②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①以为所闻,则得之矣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下列各句中,与“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暴见于王B.王语暴以好乐
    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
    (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译文: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5.本文泛举史实为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参考答案】
    1.B(信:真实)
    2.A(A①介词,“从”,②介词,“对,对于”;B两个“以”均为介词,“用”;C两个“之”均为动词,往,到……去;D两个“则”均为连词,就)
    3.B(B句与例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B句译为“齐宣王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A为被动句,译为“我(庄暴)被齐宣王召见”;C为判断句,译为“(我)侯赢不过是东门的看门人”;D为宾语前置句,“何功之有”即“有何功”,译为“有什么用处呢”)
    4.翻译句子:
    (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2)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
    (3)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本文举例具体,论证充分,阐明了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要根据情理来考察,然后决定信与不信的道理。
    附参考译文
    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所以说狗像玃,玃像猕猴,弥猴像人,但人与狗相比较就相差甚远。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传闻如果加以审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后如果不进行审察,不如没有听到。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到管仲的情况,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的情况,然后加以审察,所以国家大治、称霸诸侯;吴王夫差从太宰嚭那里听到关于越王勾践的情况,智伯从张武那里听到关于赵襄子的情况,听到后不加审察,所以国家灭亡、自身被杀。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对关于人的议论一定要用道理加以验证。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舜让夔当乐正。夔于是正定六律,和谐五声,以协合八方民乐,因而天下尽都归服。重黎还想多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
    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外出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边。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后,就传言说:“丁氏挖井时挖得一个人。”国人们谈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君就让人向丁氏了解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不是从井里挖到一个人。”根据传闻寻求贤能的人,如果像这样不加审察便信以为真,还不如没有听到传闻。
    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道理,不可不弄明白,这是连圣人都要慎重对待的。既是如此该怎么慎重对待呢?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
  • 下一篇:察今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