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

发布时间:2016年5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97  浏览:

【原文】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注】过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注】捃:拾取,搜集。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熟察之    熟:仔细
    B.姬言之帝,贷其死    贷:推卸
    C.吾疾势已笃    笃:重,病重
    D.殆不胜丧    殆:几乎
    2.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    【其】孰能讥之乎
    C.移数刻,卒诛【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帝将【以】望夕再张灯    汝殁【以】六月二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曹皇后有仁慈节俭的一面,她不但亲种谷物和养蚕,还向神宗皇帝建议废止让老百姓叫苦不迭的青苗法、助役法。
    B.曹皇后对人有亲疏有别的一面,同样是天下才士,曹皇后主张外放王安石,赦免苏东坡。
    C.曹皇后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一面,面对宫廷卫士作乱,她一面急呼都知王守忠带兵平乱,一面暗中布置备水,最终贼人所纵之火被浇灭。
    D.曹皇后有严明法律、坚持原则的一面,可能被免死的参与作乱的宫女,在她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被处以极刑。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⑴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
    译文:
    ⑵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
    译文:
    ⑶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B(饶恕)
    2.D(介词,“在……时候”。A.于:介词,在/介词,对于;B.其:代词,他们/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C.之:代词,她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3.B(“亲疏有别”错)
    4.⑴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们报告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⑵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⑶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
    【参考译文】
    慈圣光献曹皇后,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也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郭皇后被废,曹皇后被聘入宫中。景佑元年九月,她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曹皇后性情慈善节俭,重视农耕,常在皇家宫苑中种植谷物,亲自养蚕。
    农历八年闰正月,仁宗皇帝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住了。过了三天,几个卫士作乱,乘着夜间穿房越舍,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事情有变,慌忙起来。仁宗皇帝打算出逃,曹皇后关闭殿门,抱住皇帝,急忙呼唤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们假报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申叱道:“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们还敢胡说!”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宫女参与卫卒变乱的,论罪当死,她们向仁宗所宠爱的妃嫔哀求免死,这位宠姬转告仁宗后,仁宗答应了。曹皇后便穿戴上正式的服饰,进见皇帝,请求依法处理作乱的宫女,并说:“不这样,无法肃清宫中(的坏人)。”仁宗让她坐下,曹皇后不坐,站着坚持自己的要求,过了不久,最后还是把宫女杀掉了。
    起初,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变革了旧的典章制度,曹皇后在适当的机会对神宗皇帝说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不应该轻易改动。熙宁年间祭祀太庙的前几天,神宗皇帝来曹皇后的住所。曹皇后说:“以前我每当听说老百姓有什么苦处,一定要告诉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推行减租政策,现在也还是应该这样。”神宗皇帝说:“现在没有什么事。”曹皇后说:“我听说老百姓对于青苗法、助役法叫苦不迭,这两种法令应当停止实行。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神宗皇帝听了很吃惊,几乎已经准备停止施行这些法令,但还是被王安石操纵了,这件事无果而终。
    苏轼因为写诗犯了法,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曹皇后听说此事,便对神宗皇帝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因为冤枉好人、滥加罪名而伤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气。对苏轼一案,还要仔细审查才好。”神宗皇帝流下眼泪。苏轼因此而得以免罪。
    曹皇后晚年时候患了水疾,医生都没有办法治。元丰二年的冬天,她病得很重了,神宗皇帝到她的寝宫来探病,甚至睡觉时都不脱外衣。病了十天左右,曹皇后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曹皇后死,神宗皇帝哀伤过度而消瘦,几乎坚持不到办完丧事。主管官员为曹皇后报谥号,葬在永昭陵。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传是楼记
  • 下一篇: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