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待漏院①记

发布时间:2016年5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王禹偁  文章ID:29605  浏览:

【原文】
    待漏院①记
    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②。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③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地方。漏,古代计时器。②火城:朝会时的火炬仪仗。③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善相天下者    相:辅佐
    B.子女玉帛,何以致之    致:取得
    C.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黜:摈弃
    D.政柄于是乎隳哉    隳:毁环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
    北救赵而西却秦
    B.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撤盖下车,于焉以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帝位以之而危矣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答案D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能使百姓亲、万邦宁”策略的一组是(    )
    ①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②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
    ③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④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⑤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⑥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
    译文:
    (2)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译文:
    (3)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译文:
    答案(1)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
    (2)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附,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顺)。
    (3)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不是不幸,(反而)也是应该的。
    5.“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四五段中,作者设想宰相之“思”,主要有哪两种?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第一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第二种:窃位拥权,谋私自利。
    【参考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调雨顺的结果。皇帝不说话,但是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当,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天时不正,灾害不断,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行以加强治安。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帝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懂得一国的政事,万人的性命,维系在宰相一人身上,难道可以不谨慎对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石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
  • 下一篇:戴文进传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