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杜预

发布时间:2016年5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659  浏览: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预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表陈至计。预旬月之中又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自秋已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帝乃许之。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周)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于是进逼江陵。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    假:凭借
    B.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    实:充实
    C.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期:希望
    D.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追:追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C.敏于事而慎于言    师不必贤于弟子
    D.乃耽思经籍    良乃入,具告沛公
    3.联系全文看,对杜预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预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儒将,他不仅善于用兵,出奇谋,还十分重视对归降人士的安抚。
    B.杜预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他文采飞扬,言语得体,深得同僚的敬佩。
    C.杜预分析世事切中要害,并能以缜密的分析、推理打动别人,劝皇帝尽早灭吴就是一例。
    D.杜预对国家之事总是尽全力而为,在与同僚交往上也能做到谦虚谨慎,能帮助别人。
    4.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灭吴的问题上他与皇帝持相同的意见,但在灭吴的实践问题上,他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在他的请求下,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主张。
    B.太康元年正月,杜预率领部将开始讨伐吴国,一路攻城略地,还活捉了吴都督孙歆,于是进逼江陵,于是吴国州郡都望风归命,奉送印绶。而杜预称诏而绥抚。
    C.杜预作为一员儒将,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以大事的时候,所有的将帅对他都是谦恭而有礼貌的。
    D.杜预不仅帮助国家建立了灭吴的功勋,这是立功;还为《左转》作集解,成为《左传》研究的大家,这是立言。
    5.翻译
    ①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②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参考答案】
    1.D(假:凭借、行:代理)
    2.C(①于:在、②于:比)
    3.B
    4.C(“所有的将帅对他都是谦恭而有礼貌”错)
    参考译文:
    杜预字文凯,是京兆杜陵人。当时文帝暗中有剿灭孙吴的计划,可是朝廷讨论大多不合文帝意图,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文帝意见相合。羊祜得病后,推举杜预代替自己的职位,于是杜预凭自己的官职代理行使平东将军职权,掌管征南军司。【杜预到任以后,修缮铠甲、兵器、展示威武之势,(之后)就使精锐部队轻装前进,偷袭东吴西陵督张政,大败他。】杜预处理完相关事务后,就上书请示讨伐东吴的日期。皇帝使人通知说等待来年才打算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杜预又上表陈述计策。杜预几个月中再上表说:“大凡做事应当以利害相权衡,如今讨伐东吴有十分之八九的利益,也就有十分之一二的不利因素罢了。自秋以来,讨贼的计划已经颇有暴露。如果现在中止,孙皓因害怕而产生新的对策,或许迁都到武昌,再加强修缮江南各城,使那些居民远离,城不能攻克,原野(因没有居民)而没有什么可抢掠的,在夏口积结那么多大船,那么明年攻打东吴的计策可能不能奏效。”皇帝于是同意了他的计划。
    杜预在太康元年正月,在江陵部署军队,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部属循江向西上溯,授给他们符节印信,十日之间,多次攻克城邑,每次都是按杜预的策略行事。杜预又派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领八百奇兵,泛舟夜渡,袭击乐乡,广泛地树立旗帜,在巴山上点起火,在要害之地出没,来震慑敌军心理。东吴都督孙歆十分恐惧。东吴的男女老少万余口都投降了,(周)旨等发伏兵,尾随孙歆军队入城,孙歆没有察觉,周旨等人径直来到孙歆帐下,俘虏了孙歆后回到本部。在这时进逼江陵。荡平上游,在这时沅水湘水以南,直至交州、广州,东吴的州郡都望风归顺,捧着印绶送上,杜预依凭符节宣称皇帝旨意安抚他们。还凭借军队的威势,把将士和屯戍人家迁徙到江北以充实江北,南郡旧地各自为他们选举官吏(以便治理),荆州一代秩序井然,归赴杜预的东吴人士如回家一般。孙皓平定之后,整顿军队凯歌而入,凭着功劳升爵位为当阳县侯。
    杜预对公事,知道的没有不做的。大凡有兴建营造之事,一定考察制度的来龙去脉,很少有不成的事。有人讥讽他心思太细琐,杜预说:“夏禹后稷的功勋,目的在于救济世人,也许可以吧。”
    杜预不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任大事,就处在将帅的行列里(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待人接物,谦恭又有礼貌,对别人的询问没有隐瞒,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事情判断敏锐又在言论方面很慎重。】建立武功之后,闲居无事,就沉溺于经籍,编著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
  • 下一篇: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