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垓下之围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司马迁  文章ID:29722  浏览:

【原文】
    垓下之围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项羽本纪》)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跟着唱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田父绐曰    绐:欺骗,哄骗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躲避,绕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全都体现了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项是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④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
    B.④⑤
    C.③⑥
    D.④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译文: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
    (3)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
    5.本文开头用“虞兮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一幕的序曲有何作用?
    答:奠定全文悲凉的基调,从而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
    6.本文由【    】、【    】、【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部分组成,三个场次之间节奏多变,起伏张弛,抑扬徐疾。第一场重在抒情,节奏纡徐;第二场重在叙事,全用短节奏,气氛紧张,声情激越;第三场江畔陈辞,羽声慷慨。

【参考答案】
    1、D
    [解析]辟易:惊退。
    2、B
    [解析]A句中两个“以故”,第一个为连词,“所以”;第二个为两个词,可译为“用原来的”“凭旧有的”。B句中两个“矣”均用于句中,在分句末,表示停顿。C句中两个“之”,第一个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译为“的”。D句中,第一个“为”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诘;第二个“为”表示心理活动,相当于“心理表现”。
    3、C
    [解析]②③⑥都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4、(1)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2)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3)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在全句通顺的前提下,(1)句重点关注“引”“东”“乃”三个词语的翻译,每处1分。(2)句重点关注“怜”“王”每处1分,整体1分,共3分。(3)句重点关注“购”“若”“德”三个词语的翻译,每处1分。
    5.答:奠定全文悲凉的基调,从而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
    6.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
  • 下一篇:复多尔衮书(节选)①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