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
作者:未知 文章ID:29731 浏览:292
【原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①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②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问题和参考答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报案
B.促来杀我 促:赶快
C.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道
D.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杜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甚见亲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且污我刀
不出,火且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
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3分)
5.B(A.案情;C.厚待;D.封堵。)
6.A(其: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第三人称代词,译为“那些”。B.见:表被动,“被”。C.因:介词,译为“通过”。D.且:副词,译为“将要”)
7.D(①说明盖勋秉性耿直;②说明盖勋视死如归;③说明盖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8.B(以战马相赠的是句就种羌滇吾,不是叛将。)
9.(1)(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B、E。
①盖勋身上三(多)处受伤,坚立不动,指着旁边的木标(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着眼“创、表、尸”,并注意句子通顺)
②当时人民遭受饥荒,互相掠夺食物,盖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着眼“渔、调、禀”,并注意句子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