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748  浏览:

【原文】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尚节亭记>>刘基)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问题】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很充分
    B.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很少
    D.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徒为玩好而已    而又与吾徒游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佩以玉,环以象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1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所以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会稽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
    C.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同样的事,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所以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要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
    D.《礼记·中庸》认为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刘基这些人交游,恰好说明,为人在世在做事前预先计划的必要性。
    19、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3分)
    译文:
    ②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5、D(比拟)
    16、B(A、副词,只,仅仅/代词,这些人
    B、连词,却
    C、连词,就/才
    D、介词,用/目的连词,来)
    17、C(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⑥中“节”取虚义,⑦二者兼而有之)
    18、D(是《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的,不是“《礼记·中庸》认为”的)
    19、①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
    ②《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
  • 下一篇:古砚说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