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王安石  文章ID:29768  浏览:

【原文】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王安石
    苏君讳安世,字梦得。其先武功人,后徙蜀,蜀亡,归于京师。今为开封人也。庆历五年,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信都欧阳修以言事切直,为权贵人所怒。当是时,权贵人连内外诸怨恶修者,为恶言欲倾修,锐甚。天下汹汹,必修不能自脱。苏君卒白上曰:“修无罪,言者诬之耳。”于是权贵人大怒,诬君以不直,绌使为殿中丞、泰州监税。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无恙。苏君以此名闻天下。嗟乎!以忠为不忠,而诛不当于有罪,人主之大戒。然古之陷此者相随属,以有左右之谗,而无如苏君之救,是以卒至于败而不寤。然则苏君一动,其于天下,岂小也哉?苏君既出逐,权贵人更用事,凡五年之间再赦而君六徙,东西南北,水陆奔走辄万里。其心恬然,无有怨悔。遇事强果,未尝少屈。盖孔子所谓刚者,殆苏君矣。
    苏君之仁与智,又有足称者。尝通判陕府,当葛怀敏之败,边告急,枢密使取道路戍还之卒再戍仪渭,于是延州还者千人至陕,闻再戍,大怨,即讙聚谋为变。吏白闭城,城中无一人敢出。君徐以一骑出卒间,谕慰止之,而以便宜还使者。戍卒喜曰:“微苏君,吾不得生。”陕人曰:“微苏君,吾其掠死矣。”有令刺陕西之民以为兵,败亡者死。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而君辄纵去,言上曰:“令民以死者,为事不集也。事集矣,而亡者犹不赦,恐其众相聚而为盗。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天子以君言为然,而三十州之亡者皆不死。其后知坊州,州税赋之无归者,里正代为之输,岁弊大家数十。君钩治使归其主。坊人不忧为里正,自苏君始也。
    (选自《王安石散文集》,有删节)

【问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绌使为殿中丞、泰州监税    绌:降职
    B.盖孔子所谓刚者,殆苏君矣    殆:大概
    C.于是权贵人大怒,诬君以不直    以:拿、用
    D.里正代为之输,岁弊大家数十    弊:弊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君“仁厚”和“智谋”的一组是
    A.①其心恬然,无有怨悔    ②遇事强果,未尝少屈
    B.①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    ②以便宜还使者
    C.①修无罪,言者诬之耳    ②坊人不忧为里正
    D.①水陆奔走辄万里    ②天子以君言为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安世面对权贵人对欧阳修的诬陷,敢于仗义执言,最终使天子醒悟,欧阳修也死里逃生。
    B.苏安世在被贬逐后的第五年,天下再次大赦,但苏君却已是六次被贬,东西南北,水程陆路东奔西走达到万里。他的内心恬然安然,没有怨恨后悔。
    C.在士卒相聚造反,官吏吓得白天紧闭城门,城中没有一人敢出来走动时,苏君从容地单骑走到士卒中间,劝止他们造反,并且随机应变打发了使者。
    D.做坊州知县时,苏安世能够革除积弊,使得“坊人不忧为里正”,显示了他的高才。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是时,权贵人连内外诸怨恶修者,为恶言欲倾修,锐甚。(4分)
    译文:
    (2)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无恙。(3分)
    译文:
    (3)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而君辄纵去(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D(弊:败落,败坏)
    11.B
    12.B(原文意为“一共在五年之间,大赦两次而苏君却六次被贬”)
    四、(24分)
    13.(10分)(1)在这个时候,当权者联络朝廷内外怨恨欧阳修的人,制造谣言想搞垮欧阳修,声势很大。(“怨恶”1分,“为恶言”1分,“锐甚”1分,句意1分。)
    (2)然而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诬陷者没有得志,而欧阳修等人都平安无事。(“寤”1分,“得意“1分,句意1分。)
    (3)不久,有些逃跑的人被抓了回来,官吏判他们死刑,但是苏君立即把他们放走了。(“亡者”1分,“治之以死”1分,句意1分。)
    苏君讳安世,字梦得。他的祖先是武功人,后来迁移到蜀地,蜀国灭亡后,划归京城,现在是开封人。庆历五年,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信都欧阳修因为议论国事恳切直率,被当权者所恼怒,在这个时候,当权者联络朝廷内外怨恨欧阳修的人,制造谣言想搞垮欧阳修,声势很大。天下议论纷纷,以为欧阳修必定不能脱离干系。苏君最后报告皇帝说:“欧阳修无罪,说那些话的人是在诬陷他。”于是掌权者大怒,以不公正诬蔑苏君,降他的职让他去任殿中丞、泰州监税。然而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诬陷者没有得志,而欧阳修等人都平安无事。苏君因此名闻天下。啊!把忠诚的人当作不忠诚的人,而诛杀没有犯死罪的人,是天子特别应该当心的。然而古时候的人君蹈此覆辙者接连不断,因为有左右小人的谗害,而没有像苏君这样的人救治,因此最终导致败亡而不能醒悟。那么,苏君的这一举动对于天下的影响,难道还小吗?苏君被贬逐以后,治权者轮换着掌握大权,一共在五年之间,大赦两次而苏君却六次被贬,东西南北,水程陆路东奔西走就达万里。他的内心恬然安然,没有怨恨后悔。碰到事情仍然刚强果敢,没有丝毫的屈服。孔子所说的刚毅,大概指的就是苏君这类人吧。
    苏君的仁厚与智谋,还有足以称道的。他曾经为陕府的通判官,当葛怀敏失败的时候,边境告急,枢密使命各路防守期满应还家的士卒继续驻守仪州、渭州,于是延州还家的士卒上千人回到陕府,听说要再驻防,非常怨恨,就齐声吵闹聚集在一起商量要反抗。官吏吓得白天紧闭城门,城中没有一人敢出来走动。苏君从容地单骑走到士卒中间,劝止他们造反,并且随机应变打发了使者。士卒们高兴地说道:“没有苏君,我们就不能活命了。”陕府的人说:“没有苏君,我们大概就会因掳掠而死了。”有命令征召陕西的百姓去从军,逃跑的人要处以死刑。不久,有些逃跑的人被抓了回来,官吏判他们死刑,但是苏君马上把他们放走了,向皇帝报告说:“判处人死罪,是因为事情没有办妥。现在事情已经成功了,而逃跑的人还是不予赦免,恐怕他的同伙互相聚在一起做强盗。希望朝廷怜下等平民,使他们能够自己改过。”天子以为苏君的话是对的,因而三十州逃跑的士卒都没有被处死。以后做坊州知县,坊州税赋收不上来的部分,原先都是里正个人代为交纳,每年使几十户大户人家倾家荡产。苏君改变了管理方法使这部分赋税归还其主,坊州人不担心做里正,是从苏君做知县开始的。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
  • 下一篇:郭原平
  • 【推荐文章】

  • 超然台记

    【原文】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

  • 游黄山记

    【原文】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刘行

    【原文】 刘行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

  • 报刘一丈书

    【原文】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最新文章】

  • 黄甘陆吉传
  •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
  • 先是
  •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
  • 陈思王植
  •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
  • 陈希亮
  •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
  • 尚节亭记
  • 尚志斋说
  •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 夜航船序
  • 伊字叔夏。伊有武干,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
  • 甲文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
  • 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