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770  浏览: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署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
    注: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问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寇:敌人
    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帑:国库里的钱财
    C.由是谗间愈人时:离间的话。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构:图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问题丢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4.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为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译文:
    (2)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译文:
    (3)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译文:

【参考答案】
    1.A(是动词,入侵。)
    2.B(A助词/代词/B代词,“用”;C在/被;D于是、乘机/凭借。)
    3.B(他早就有这种想法)
    4.A(A不是郭崇韬改的。)
    5.(1)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2)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
    (3)想借此安抚他们(南诏的少数民族),使他们归顺,可以说他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参考译文: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
    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色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的人为此都劝戒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的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了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事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郭原平
  • 下一篇: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
  • 【推荐文章】

  • 超然台记

    【原文】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

  •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

    【原文】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

    【原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

  •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原文】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

  • 催科①

    【原文】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 崔暹

    【原文】 崔暹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

  • 【最新文章】

  •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
  •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
  •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
  •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
  • 南宫生传
  • 木假山记
  • 鸣机夜课图记
  •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
  •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
  • 超然台记
  •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①,
  • 蹇叔哭师
  • 简堂集序
  • 阎典史传
  • 严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