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教战守策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苏轼  文章ID:29891  浏览:269

【原文】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问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
    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要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烟光凝而暮山紫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9.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第Ⅱ卷(主观题共7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译文:
    (2)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7.C(渐:逐步(训练))
    8.C(“以”都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A表转折/表并列;B构成名词性词组/语气助词“呢”;D定语后置标志/结构助词)
    9.D(②是作者所说的“腐儒”的观点/④是具体的做法/⑥是作者假设的仓促作战时的情形。)
    10.C(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
    (以上每题3分)
    11.(1)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大意1分,“之”1分,“厌”1分)
    (2)没有战争时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大意1分,“无故”1分,“孰与”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
  • 下一篇: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
  • 【评论列表】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