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926  浏览:

【原文】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日:“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日:“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日:“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日:“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索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日:“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日《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日:“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大业九年,炀帝伐高丽,使玄感于黎阳监运。时天下骚动,玄感将谋举兵,潜遣人入关迎密,以为谋主。密至,谓玄感日:“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无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问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朔,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固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顿坚城之下,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玄感日:“公之下计,乃上策也。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计遂不行。玄感既至东都,频战皆捷,自谓天下响应,功在朝夕。及获内史舍人韦福嗣,又委以腹心,是以军旅之事,不归密。福嗣既非同谋,因战被执,每设筹画,皆持两端。玄感后使作檄文,福嗣固辞不肯,密揣其情,因谓玄感日:“福嗣既非同盟,实怀观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侧,必为所误,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日:“何至于此!”密知言之不用,退谓所亲日:“楚公好反而不图胜,如何?吾属今为虏矣!”后玄感将西入,福嗣竟亡归东都。

【问题】
    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聪令若此    令:同“伶”,伶俐
    B.潜遣人人关迎密    潜:暗中.隐秘地
    C.从后按辔蹑之    蹑:踩
    D.福嗣竟亡归东都    亡:逃走,逃离
    9.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专以读书为事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郑人)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
    C.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侧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必为所误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下列各组均能够说明李密有智谋的一项是
    ①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②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③今公拥兵出其不
    意④据险临之,固当必克⑤福嗣竟亡归东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⑤

【参考答案】
    8.C(意为“跟踪”)
    9.D(D“为”均表被动,A“以”分别是介词“把”,表目的连词“来、用来”,B“乃”分别是“表判断”,连词“才”的用法,C“而”分别表转折、表并列)
    10.B(①是杨素对李密的评价,②表现李密读书之专注勤奋,⑤表明李密有识人之明,有洞察力)
    文言文译文:
    李密,字玄邃.籍贯是辽东襄平。是魏国司徒李弼的曾孙,到后周时李弼被赐姓徒何氏。李密的祖父是李曜,后周时期官至太保,受封魏国公。李密的父亲是李宽,隋朝时担任上柱国,受封蒲山公,他们全都闻名于他们所赴的时代。后来迁居到京兆长安。李密蒙他父亲的荫(对官高功大的人,可以直接授予他们的子孙一定的官职)做了左亲侍,曾经在隋炀帝的仪仗下,被隋炀帝看见,隋炀帝走回去问许公(爵位)宇文述:“刚才那个在左侧仪仗下面长得挺黑的小伙是谁?”许公答道:“是以前的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说:“这个人的眼神与常人不同,别让他担任宿卫了。”另一天,宇文连对李密说“你如此聪明,应当靠才学来取得一官半职,这做侍卫的地方,不能使你成长为人世才。”李密很高兴,借这个原因称病离职,一心一意读书,当时人们很难见他一面。有一次要去找包恺,骑着一头黄牛,铺着草席,仍把一本《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牵牛,一手翻书。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道上看见他,就在他后面慢慢骑马跟着他,等到追上他以后,就问他“你是哪的读书人,这样爱学习?”李密认识越国公,于是了牛拜了两拜,自己说了姓名。扬素又问他看的什么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越国公觉得他很奇怪,就跟他谈了一番,很高兴,就跟自己的儿子扬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知识和气质,是你们都比不上的。”于是杨玄感与李密倾心结交。
    大业九年,隋炀帝征计高丽,任命扬玄感在黎阳监督运输。当时天下蠢蠢欲动,杨玄感想要计划起兵,秘密派人入关迎接李密,要跟他一起计议。李密来了,对杨玄感说:“现在天子出征.远在辽东地区。距离幽州远远的隔着一千多里,南面有广阔的大海,北面有胡戎(少数民族)的威胁,中间这一条道路,极其危险。现在您领兵出其不意,长驱直入蓟州,遏制天子的咽喉。天子前面有高丽国,后面又没有退路,用不了一个月,粮食物资一定告竭。到时候举旗招降,一定不用作战就能擒获天子,这是计策中最好的一个。关中四方都是要塞,是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用在意。如果从各城经过但不攻取,向西直捣长安,攻击他没有准备的地方,天子即使回师救援,也失去了侧翼。我们占据险要之处应对他们,一定会打赢,这是中等的计策。如果就近攻打容易占领的地方,先向东都(进军),停驻在坚固的城池下,那胜负实在不可预料,这是下等的计策。”扬玄感说:“你的下等的计策,就是上等的计策。现在文武百官的家人,都在东都,如果不去攻取东都,怎幺能惊动百官?况且从各城边经过,却不攻打,怎么能展示威武呢?”李密的计策就没有被采纳。杨玄感到了东都以后,连续几场战役都获得了肚利,自以为天下都响应他,很快就会胜利。等到俘获内使会人韦福嗣以后,杨玄感又对韦福嗣推心置鹿,从次军旅中的事情,就不全都归李密管理了。韦福嗣既然不是杨玄感的同谋,只是因为战败被俘,每此筹划计策,他都是持中立态度。杨玄感后来让韦福嗣写檄文,韦福嗣坚决推辞不写,李密猜测到韦福嗣的内心所想,因此对杨玄感说:“韦福嗣既不是我们的同伙,且内心是持着观望态度。您刚开始你的大事业,可是身边却有奸臣,你一定会被他耽误的,请你把他斩首来告慰众人,事业才能安定。”杨玄感说;“还不至于这样!”李密知道自己的话不能被采纳,就退出来对亲信说:“楚公(杨玄感)信任与我们作对的人而不思如何取胜,怎么样呢?我们早晚都成俘虏了。”
    后来扬玄感想要向西进攻时,韦福嗣竟然逃归东都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
  • 下一篇: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
  • 【推荐文章】

  • 放鹤亭记

    【原文】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超然台记

    【原文】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

  • 游黄山记

    【原文】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刘行

    【原文】 刘行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

  • 【最新文章】

  • 放鹤亭记
  • 灌夫
  •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
  •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 送石处士①序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
  •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签
  •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政和
  •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
  •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
  •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
  •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
  • 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