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卢承庆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035  浏览:

【原文】
    卢承庆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人。父赤松,为隋河东令,与高祖雅故。闻兵兴,迎见霍邑,拜行台兵部郎中。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少袭爵。贞观初为秦州参军,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擢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帝问历代户版,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俄兼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帝不许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高宗永徽时,坐事贬简州司马,阅岁改洪州长史。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调非法,免。俄拜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临终诫其子曰:“死生至理,犹朝有暮。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葬勿卜日,器用陶漆,棺而木椁,坟高可识,碑志著官号年月,无用虚文。”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初,承庆典选校百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新唐书?卢承庆传》)
    李笠翁曰:“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虑开后世展转之门也。凡有自通贿赂而易下考为中、中考为上者,皆曰:“我欲为卢承庆耳。”是知公者即私之门,利者即弊之窦也。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清?李渔《笠翁别集》)

【问题】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雅故    雅故:故交,旧友
    B.承庆美仪矩    仪矩:仪表容态
    C.引据该详,帝嗟赏    该详:应该详细
    D.承庆重其雅量    雅量:宽洪的气度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卢承庆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
    ②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
    ③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
    ④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
    ⑤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
    ⑥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承庆的父亲原是隋朝县令,听说唐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拜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B.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很善于言辞,受到太宗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
    C.卢承庆对生死看得很透,临死告诫儿子,他死后丧事从俭,墓志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即可,不要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
    D.卢承庆在掌管考核官员时,有一个督漕运的官员,因风失米,他先评定那人等级是中下,后来看那人有雅量,又批注说:“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评为中中等。”最后改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等。”
    5.下面对李渔一段话的认识、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卢承庆本心是好的,是为了爱惜人才,这一点与《新唐书》作者认识是一致的。
    B.以文学家深邃的目光评价卢承庆的做法会对后世产生很大弊端,为辗转拉关系,请托贿赂找到借口。
    C.借卢承庆屡改考语的事,说明定下的规矩不能随便突破、更改。这又说明李渔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D.启示后世人士做事必须按照法规,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即使好心也可能成为弊端。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能著人善,类此。
    译文:
    (2)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译文:

【参考答案】
    1.C(“该”通“赅”,“该详”即完备详细。)
    2.D(两“之”字都是取消独立性;A.“而”一为并列,一为转折;B.“以”一为“用什么身份”,一为“拿”“其”;C.一为“那”,一为“他的”。)
    3.C(③表现他的谦虚、不越权,⑤表现他的通达节俭,⑥表现他爱惜人才,这都属于品德高尚;①②表现他有才干,④只说明皇上信任他,都不属于品德范畴。)
    4.D(“非力所及”的意思是说该官员“因风失米”是天灾造成的,不是他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本项理解有误。)
    5.C(说李渔是保守主义者,不正确。)
    6.(1)他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
    (2)不必说徇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参考译文: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县人。其父名赤松,曾做过隋朝的河东县令,与唐高祖李渊是故交。卢赤松听说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高祖),拜官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学识渊博而有才能,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唐太宗贞观初年,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太宗因为他辩才杰出,提升为考功员外郎,又数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问起历朝的户籍情况,卢承庆完整叙述了从夏商到周隋间各个朝代这方面的增损情况,其中变化曲折,但他引经据典,所知甚详,太宗不由感叹且赞赏他。不久兼任了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卢承庆辞让说:“官员选拔是尚书的事情,如由我掌管,将超出我的职位权限。”太宗不允许他推辞,说:“朕(我)相信你,你有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的?”又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永徽年间,因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改升洪州长史。高宗要临驾汝汤泉,所以又拜卢承庆为汝州刺史。显庆(年号)第四年,为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又因不合规定而被罢免。不久被拜为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辞官归居。卢承庆临终前告诫儿子说:“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就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下葬时也不用占卜吉日,用陶器陪葬就行了。棺材就用木制的,坟墓高到可以辨认(即可),墓志上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不用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卢承庆死后官加幽州都督,谥名为“定”。当初,卢承庆掌管选拔考校百官,有一名督漕运的官员因遇大风而损失遭运米粮,卢承庆考定为:“督漕运却损失粮食,评为中下级。”那人脸色自若,不辩解就退去了。卢承庆欣赏那人有宽洪的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级。”那人仍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嘉许,又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级。”卢承庆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
    李渔说:“卢承庆之所以几次更改考评,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以效仿,考虑到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凡是那些因为受贿而改‘下级’为‘中级’、‘中级’为‘上级’的人都会说:‘我打算做卢承庆罢了。’这就是改公案为私利之门了,而私利正是循私舞弊的根结所在。不必说循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
  • 下一篇: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徙京兆蓝田。举进士中第,以拔萃补秘书
  • 【推荐文章】

  • 刘行

    【原文】 刘行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

  • 报刘一丈书

    【原文】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浣花溪记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

  • 苏武

    【原文】 苏武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 苏辙传

    【原文】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

  • 【最新文章】

  •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太祖征孙权,表歆
  • 卫绾
  • 卫鞅
  •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
  •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
  •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
  • 雷于粤
  •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
  •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
  •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
  • 刘行
  •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
  • 刘义隆
  •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
  •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