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马伶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057  浏览:

【原文】
    马伶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②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③,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④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⑤,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总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伶:戏剧演员。梨园部:戏班。②新安:郡名。贾:商人。③肆:指戏台。④《鸣凤》:即《鸣凤记》,明王世贞所作传奇,写明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和奸相严嵩斗争的故事。⑤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指曲调。⑤论河套:争论收复河套地区的事。

【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半奏,引商刻羽    迨:等到。
    B.已易衣遁矣    易:变换。
    C.而华林部独著    著:出名。
    D.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梨园以技鸣者    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
    B.东肆则马伶    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C.坐客乃西顾而    乃竟辍其技不奏
    D.而其最著者二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迨半奏,(马伶)引商刻羽
    B.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马伶)乃竟辍其技不奏
    C.今日幸为(我们)开宴,招前日宾客
    D.察其举止,聆其语言,(昆山相国)久而得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①去后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
    ②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④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⑤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一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而且都演《鸣凤记》。
    B.演出一半时,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演严嵩相国技艺高妙而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变换服装逃走。
    C.将近三年以后马伶归来,他请求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马伶演严嵩相国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超过了华林班。
    D.当华林班的艺人问及马伶从哪里学艺而超过技艺高妙的李伶时,马伶说出了自己远走京师,当昆山顾相国门卒三年,观听其举止语言,而终于提高演艺的经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译文:
    (2)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
    译文:

【参考答案】
    1.D(过:拜访)
    2.C(A第一个“以”是介词“凭”,第二个“以”是“以人”之省,是介词“用”。B第一个“则”是“就是”,第二个“则是表承接连词“就”。C两个“乃”都是“于是”.D第一个“而”是表转折,第二个“而”表承接)
    3.C(A句省略的当是“两个戏班”在句省略的当是“兴化部”,D句省略的当是“我”)
    4.B(①②④是马伶学艺归来后所做的非演艺方面的事,只有③⑤(从侧面写出了其技艺大增)
    5.B(B项“演出完毕变服装逃走”与文意不合)
    6.(1)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2)观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1)是日:这一天。远甚:很远。(2)察:观察。聆:聆听。得之:学到了)
    参考译文:
    姓马的艺人是金陵(今南京)戏班里的。金陵是明朝的留都(迁都后置官留守),皇帝祭孔社稷之神的地方和百官都有,又是太平昌盛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求得欢乐。那些年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士女,人多得脚碰脚。戏班凭技艺有名声的大约几十个,而其中名声最显著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班,一个叫华林班。有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两个班子举行盛大会演,普遍邀请金陵的贵客、文人以及那些美丽的妇人、文静的秀女,没有谁不来到。安排兴化班在东面的戏台,华林班在西面的戏台。两边戏台都演唱《鸣凤记》,就是写杨椒山先生故事的。等到演唱一半,艺人发声歌唱各种曲调,声音高低快慢,一并受到观众称赞。当演到两个相国(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时,西面戏台上演严嵩相国的是姓李的艺人,东面戏台上就是姓马的艺人。这时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面看而赞叹,有的大声呼叫让人拿酒,有的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戏台,头不再向东看。不久再往下演唱,东面的戏台上不再能够演唱终了。问其中原因,原来姓马的艺人因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变换衣服逃走了。这个姓马的艺人是金陵擅长演唱的人,他离开以后,兴化班又不肯擅自用别人替换他,于是竞然停止技艺不演出,因而华林班独自声名显著。离开以后将近三年马伶回来了,他四处告知他的老伙伴,向新安商人请求说:“现在希望为我们举行宴会,邀请前次那些宾客,我们愿意和华林班再演出《鸣凤记》,献上一天欢乐。”演出开始以后,不久演到两个相国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姓马的艺人又扮演严嵩相国出来了。那个姓李的艺人忽然惊叫出了声,他爬着向前,自称弟子。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这天夜里,华林班的艺人拜访这个姓马的艺人,说:“您是天下擅长演技的人,但是无法取代姓李的艺人。姓李的艺人演严相国达到了极点,您又从哪里学到了技艺超出他之上呢?”姓马的艺人说:“本来如此。天下的人无法取代这位姓李的艺人,而这位姓李的艺人却又不肯教我。我听说现在的相国昆山顾秉谦,他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就跑到京城,请求当他的门卒三年,每天在朝房侍奉昆山相国,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这是我拜认老师的经过啊。”华林班的艺人一起围着他下拜,然后离开。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
  • 下一篇:马钧
  • 【推荐文章】

  • 狄仁杰果敢有为

    【原文】 狄仁杰果敢有为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

  • 待漏院①记

    【原文】 待漏院①记 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

  • 戴文进传

    【原文】 戴文进传 毛先舒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

  •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原文】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

  • 郦道元

    【原文】 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最新文章】

  • 夏梅说
  • 盛寅传
  •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
  •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
  •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
  • 《雪涛阁集》①序
  •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
  •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
  • 狄仁杰果敢有为
  •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九年,
  •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
  •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
  • 周盘龙,北兰陵人也,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
  •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 晏子犯颜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