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马援)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①,
作者:未知 文章ID:30062 浏览:
【原文】
初,(马援)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②,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③。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龙伯高、杜季良都是当时的名士。
②口无择言:说出的话均可挑剔。
③清浊无所失:不管人品如何,一概结交。
【问题】
20.(1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被称为“前四史”。
21.(3分)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马援的两个侄子喜欢议论别人的过失,不尊重父母,因此马援写信训诫他们。
B.在马援看来,指摘别人的过失以及议论国家大事,是不可容忍的罪过。
C.在马援看来,“豪侠好义”、“清浊无所失”既是杜季良的优点,也是缺点。
D.马援认为像杜季良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效法的。
22.(2分)文章划线句中的“鹜”用来比喻的是【 】;“狗”用来比喻的是【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23.(4分)结合本文的内容,对马援这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20.《三国志》(1分)
21.C(3分)
22.谨敕之士;(天下)轻薄子。(2分)
23.就这封信的内容看,马援最憎恶的是“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他希望自己的侄子能够效法龙伯高,而不要学杜季良“清浊无所失”。由此可以看出,马援是一个敦厚谨慎、洁身自好的人。(联系文章内容2分,写出马援为人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