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070  浏览:

【原文】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观星象,辄了然于次舍运转大意。年二十七,师事竹冠道士倪观湖。值书之难读者,必欲求得其说,往往废寝忘食。残编散帖,手自抄集,一字异同,不敢忽过。畴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节造访,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期与斯世共明之。所著历算之书凡八十余种:《方程论》六卷,《弧三角举要》五卷,《历志赘言》一卷等。
    万历中利玛窦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以点线面体为测量之资,制器作图,颇为精密。学者张皇过甚,未暇深考,辄薄古法为不足观;而株守旧法者,又斥西人为异学:两家之说,遂成隔碍。文鼎集其书而为之说,用筹、用尺、用笔,稍稍变从我法。若三角、比例等,原非中法可有,特为表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
    己巳,至京师,谒李光地于邸第,谓曰;“历法至本朝大备矣,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无快论以发其趣也。宜略仿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体例,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则从事者多,此学庶将大显。”因作《历学疑问》三卷。光地扈驾南巡,遂以所订刻《历学疑问》谨呈。明年癸未春,驾复南巡,于行在发回原书,面谕光地:“朕已细细看过。”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皆上手笔也。
    未几,圣祖西巡,问隐沦之士,光地以关中李永、河南张沐及文鼎三人对。上亦夙知永及文鼎,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抚臣扈从,上问:“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对。上曰:“朕归时,汝与偕来,朕将面见。”四月十九日,光地与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对御舟中,从容垂问,至于移时,如是者三日。上谓光地曰:“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连日赐御书扇幅,颁赐珍馔。临辞,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
    文鼎为学甚勤,刘辉祖同舍馆,告桐城方苞曰:“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荒废)时也。”家多藏书,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岁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九三)

【问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    望洋:仰视的样子,犹“慨叹力量不足”
    B.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    间:其间
    C.上亦夙知永及文鼎    夙:平素,一向
    D.无快论以发其趣    发:激发
    6.下列各组句子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值书之难读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因作《历学疑问》三卷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文鼎家学渊源,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很小就懂得了一些天文星象知识。同行拜访询问,毫不隐瞒而详细告知。
    B.为了让多人从事历法这门学问的研究,梅文鼎写了《历学疑问》一书,皇帝认为该书写得很好,还附贴纸条加了批语。
    C.康熙南巡归,特地召见梅文鼎于御舟中交谈很长时间,连续三天如此。皇帝还发表了个人对梅文鼎的评价,肯定了梅文鼎在天文学上的研究。
    D.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倡导几何学,梅文鼎既不盲目崇外,也不泥古守旧,而是对西方、中国两者都进行研究,正其得失,为己所用,写成《九数存古》一书。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5分)
    译文:
    (2)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项。(“间”是“夹杂”的意思)
    6.A项。(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B项前一“以”介词,译作“用来”;后一“以”连词,“因为”的意思。C项前一“因”连词,表顺承上文;后一“因”介词,“依靠”、“凭借”的意思。D项前一“焉”疑问代词,译作“哪里”、“哪儿”;后一“焉”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作“在这件事上”)
    7.B项。(无中生有,文言文中未涉及皇帝评价《历学疑问》的好坏,据《清史稿》载:“光地复请此书疵缪所在,上云:‘无疵缪,但算法未备’。”)
    8.(1)中国古代数学方法中的方程,也不是西方国家数学方法所具有的,就写专著论述,用来表明我国古代人民的精深意旨(智慧)不能埋没。(2)我每每睡觉醒来,更鼓敲到四五次了,梅君还掌灯夜读,今天才知道我荒废了时间。
    【参考译文】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小时候陪同父亲梅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视观察星座天象,就明白这些星星的次序、位置和运转的大致情况。二十七岁,拜竹冠道士倪观湖为师。遇到难读的书,一定想探求它的学说意旨,常常废寝忘食。(遇到)残损的散帙的书帖,自己亲手抄录汇集,有一个字不同,不敢轻意放过。天文历算学者的子弟们及西域的钦天监的天文生员,都屈己下人(登门)拜访,有询问的人,也详细地告诉他们不隐瞒,希望与这些人一同明白天文历算知识。著有天文算术类书籍共有八十多种:如《方程论》六卷,《弧三角举要》五卷,《历志赘言》一卷等。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开始倡导几何学问,把点线面体作为测量的材料,制作仪器画出图形,做得很精密。学者张皇十分过分,没有时间深入考究,就轻视古代数学方法是不足得看的;可是拘泥守旧、不知变通的人,又指斥西方人的学问是异端之学:两家的学说,于是变得有隔阂阻碍。梅文鼎汇集这些书并为此论述,运用筹、尺、笔,逐渐变成属于我们的数学方法。比如三角、比例等,原来不是中国数学方法可拥有的,特意给它表示出来。中国古代数学方法中的方程,也不是西方国家数学方法所具有的,就写专著论述,用来表明我国古代人民的精深意旨(智慧)不能埋没。又作《九数存古》来表述它们的概要。
    康熙己未年,《明史》开始设局(撰写),《历志》部分是钱塘人吴任臣分工修撰……最后把它给黄宗羲写作,又给梅文鼎写作,梅文鼎选取其中讹谬错误五十多处,用演算的草稿、通常的道理补充它,作出《明史历志拟稿》一卷。
    己巳年,到京城,在达官的府第拜见李光地,对李说;“历法到本朝已很详备了,可是经生家们好象仰视(很难懂)的样子(觉得自己很渺小,慨叹自己力量不足),没有使他们觉得愉快的文章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应该大致仿照元代赵友钦《革象新书》的体例,写一本简要的书,使人人能走进这门学科的门,那么做这项事业的人就多,这门学问不久将大为出名。”于是作《历学疑问》三卷。李光地随皇帝南巡,于是用校订刊刻的《历学疑问》恭敬地呈献给圣上。求得旨意:“朕多年留心天文历算,这事朕能判断它的正确与错误,将书留下等看过以后再给你。”第二年春,皇帝又南巡,在住处发回来原书《历学疑问》,皇帝当着李光地的面说:“朕已细细看过。”书里圈点涂抹及附贴纸条批语,都是皇上亲笔所写。
    不久,康熙帝西巡,问到隐居的人士,李光地把关中李永、河南张沐和梅文鼎三个人告知。皇上平素也知道梅文鼎,乙酉年二月,南巡狩猎,李光地凭借巡抚大臣随从护驾,皇上问:“宣城隐士梅文鼎在哪里?”李光地用“还在官署”回答。皇上说:“朕回来时,你与他一道来,朕将面见他。”四月十九日,李光地与梅文鼎俯伏迎接在河岸,过了早晨,一同召入御舟中应答,不慌不忙地接受皇帝的垂询提问,一直到夜分时,象这样连续三天。康熙对李光地说:“历象算法,朕最留心,这门学问现在懂的人很少,象梅文鼎,真正地少见啊。这个人也是才情富赡、品格高尚的人,可惜老了啊!”一连几天赐给扇幅书法,颁赐美食。临别辞行,皇帝特赐赠梅文鼎“绩学参微”四个大字。
    梅文鼎求学十分勤奋,刘辉祖与他同屋,告诉桐城人方苞说:“我每每睡觉醒来,表时间的更鼓敲了四五次,梅君还掌灯夜读,今天才知道我荒废了时间。”家里多收藏书籍,亲手抄录杂书不少于数万卷。辛丑年死,年龄八十九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梅圣俞诗集序
  • 下一篇:梅尧臣
  • 【推荐文章】

  • 叹牛

    【原文】 叹牛 刘禹锡 刘子行其野,有叟牵跛牛于蹊。 偶问焉:何形之瑰欤?何足之病欤...

  • (1)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

    【原文】 (1)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

  •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

    【原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时方以传注记...

  •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

    【原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超然台记

    【原文】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

  • 【最新文章】

  • 昊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
  • 李成字成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艰难之际,流
  • 李崇
  •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
  • 疏广
  •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
  •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宋忠为中
  •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
  • 壅塞
  • 青霞先生文集序
  • 情采(节选)
  •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
  •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
  •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州刺史、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