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151  浏览:

【原文】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
    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
    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
    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
    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问题和参考答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答案A
    解析博:换取、接受。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要点和对文意把握的能力。③述蜀国灭亡,是“秦师随而伐之”造成。文中与题干中的“贪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④说明财物多给愚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说是贪鄙带来的。⑥是说祸和福都是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召来的,没回答“贪鄙”。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
    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
    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
    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
    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答案D
    解析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解析文言文断句是近几来兴起的一种题型。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句读。虽说文言断句可寻找一些标志词,如者、也、曰等,但最主要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近几年重庆考题均考查文言断句,看起来难,但由于不是要求考生加标点符号,只是断句,事实上降低了难度,只要认真对待,得分并不是太难。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
    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解析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作答,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
    原则。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此题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夫、何以”。
    【参考译文】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食饵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
  • 下一篇:仁杰孝友绝伦,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
  • 【推荐文章】

  • 崔暹

    【原文】 崔暹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

  • 催科①

    【原文】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 论琴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

  • 论毅力

    【原文】 论毅力 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待漏院①记

    【原文】 待漏院①记 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

  • 【最新文章】

  • 崔暹
  • 赵biàn,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
  • 赵绰
  •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
  • 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
  •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
  •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
  •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
  •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
  • 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
  •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
  •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
  • 鸣机夜课图记
  •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 盛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