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见者爱其容止,及闻其
作者:未知 文章ID:30159 浏览:
【原文】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见者爱其容止,及闻其论议纵横,益皆悚动。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
梁兵筑夹城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熔,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尝拥兵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拒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其言不欺。既而他将攻破镇州,处球虽见杀,而镇之吏民以尝乞降,故得保其家族者甚众。
【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
(1)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
(2)辨释谗构( )
(3)幸公见哀( )
(4)曷若伏而俟命( )
18、对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而镇之吏民以尝乞降
(3)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2)以此计之,子亦难免
(4)圜劝嗣昭坚守以待
A、○1○2同 ○3○4也同
B、○1○2同 ○3○4不同
C、○1○2不同 ○3○4也不同
D、○1○2不同 ○3○4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6分)
(1)已而,庄宗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20、选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任圜“善谈辩”,请作简要概括。(3分)
21、选文在表现任圜“善谈辨”的同时,还突出了他怎样的品格?请联系选文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7、多次、屡次;化解、消除;我、我们;投降、请降
18、C
19、不久庄宗攻破了梁军的夹城,听说任圜给嗣昭筹划了坚守的策略,很赞许他。
以你死去的父亲定罪,本来难以饶恕,可是惩罚不应牵累后代,所以你可以从轻。
20、听他议论纵横之策,人们无不震动;为嗣昭和庄宗说和,化解了矛盾;任圜向城里人晓以利害,城里人很相信他;说服张处球派儿子送出了请降书。
21、第一,表现其忠:大兵压境时,任圜力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第二,表现其诚:在劝降张处球时,以实相告,感动对方。
任圜,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谈话辩论,看见他的人都喜欢他的仪容举止,等听到他议论纵横之策,(人们)都受到震动而更加敬畏他。李嗣昭作昭仪的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修筑夹城围攻潞州,一年后,晋王死了,救潞州的晋国军队都解散离去了。嗣昭很害怕,问任圜去留的办法。任圜劝说嗣昭坚守,等待援兵,不应有背叛之意。不久庄宗攻破了梁军的夹城,听说任圜给嗣昭筹划了坚守的策略,很赞许他。因此(任圜)更出名了。嗣昭与庄宗有矛盾,任圜多次奉使命在他们之间穿梭往来,(为他们)说和消除了谗言离间。嗣昭终于免除了祸患,是(依靠)任圜的帮助。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遣嗣昭讨伐。嗣昭战死,任圜代替嗣昭率领军队,号令严格认真。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闭城坚守。任圜不能攻下,(于是)多次把祸福利害告诉镇州城的百姓,百姓很相信。任圜曾率兵到城下,处球登城喊任圆说:“城中士兵、食物都(要)没了,而长期与王师对峙,如果(我们)以泥涂首,自辱服罪(请求投降),又担心无法推卸罪责,幸亏您哀怜我们,(请给我们)指出生路吧。”任圜告诉他说:“依你死去的父亲(定罪),本来难以饶恕,可是惩罚不应牵累后代,所以你可以从轻。至于你抵抗一年,伤我大将,(现在因)一时(陷入)困境(力量)衰竭,才表达(投降)的诚恳之意,由此说来,你的罪过也难以饶恕。这样坐而待毙,哪里赶得上请降而等待(从轻)发落呢?”处球流着泪说:“您说的对啊!”于是派儿子送出了请降书,人们都称赞任圜说话算数。不久别的将领攻破了镇州,处球虽然被杀了,而城中的官吏百姓因为曾经请降,所以能够保有家族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