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
作者:未知 文章ID:30179 浏览:
【原文】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余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
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惟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问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家贫,佣为漆工 佣:佣人
B.及被州辟 辟:征召
C.以齿则长 齿:年龄
D.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 义:认为……仁义
6.与“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句式相同的一顼是( )。(3分)
A.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B.或死或刑者数百人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下面全部能表现申屠蟠“安贫乐潜”的一项是( )。(3分)
①郡召为主簿,不行
②每忌日,辄三日不进食
③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
④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
⑤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
⑥乃绝迹于粱、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8.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申屠蟠以德行闻名乡里,同郡蔡邕被征极力避让而大力举荐申屠蟠,足见申屠蟠修养之深,影响之广。
B.古代文人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刚独善其身”的准则,申屠蟠也一样,所以朋友冯雍犯了罪他也不愿出面,怕祸及自身。
C.申屠蟠为人孝而仗义,丧父之时,为尽孝几乎哀伤而死;同学王子居病死他乡,他亲自送丧至其家乡。
D.虽然多次被举荐征召,但申屠蟠从不应征,足见其对名利的淡泊和操守的坚贞。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3分)
②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3分)
【参考答案】
5.A(作动词,受雇佣)
6.D(只有D是定语后置句)
7.B(②表现其孝,④表现其远见)
8.B(他不是怕祸及其身,而是觉得多说无益)
9.(1)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
(2)①安于贫穷,乐于隐居,遵守(领悟)道义真性。(“潜”、“味”翻译正确2分,大意1分)
②申屠蟠勃然发怒说:“起初我还以为你还可以说上话,怎么料想到你竟然是个拘于礼教贪图富贵之徒呢?”(“何……邪”句式1分,“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丧服过后,不食酒肉达十多年。每到忌日,便三日不进食。
(申屠蟠)家里贫穷,他受雇做漆工。郭林宗见到后他后觉得他很不一般。同郡蔡邕很器重申屠蟠,到他被州征召,便辞让说:“申屠蟠天赋玄妙,天性聪敏灵透,丧亲时已经尽了礼节,几乎到了自毁。高行义美的德操,很少有人能赶得上。安于贫穷,乐于隐居,遵守(领悟)道义真性,没有因为燥湿改变轻重,没有因为无职或富贵而改变节操。与蔡邕相比,论年岁申屠蟠大,论德行操守则申屠蟠更贤德。”
后郡召任他为主薄,他不去。接着便隐居钻研学业,博览贯通《五经》,兼明图谶和纬书。(申屠蟠)开始曾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去世前,将自己的后事托付与申屠蟠,申屠蟠便亲自推着辇车,送丧回到乡里。在河、巩之间遇到司隶从事,从事觉得他很仁义,他封符牒护送他,申屠蟠不肯接受,把投符牒在地上,就离开了。(申屠蟠)办完丧事后回到太学。
太尉黄琼征召,他不去。到黄琼去世,归葬江夏,有六七千四方名士会在集帐下,相互谈论,没有谁比得上申屠蟠的。只有南郡一生与他应酬对答,告别时,(他)握着申屠蟠的手说:“君不是受聘就是被征,如此则会在上京相见了。”申屠蟠勃然发怒说:“起初我还以为你还可以说上话,怎么料到你竟然是个拘于礼教贪图富贵之徒呢?”于是甩手而去,不再与他说话。(申屠蟠)再次被举荐为有道,他未接受。
此前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攻击朝政,自公卿以下都屈尊礼遇他们。太学生都争相追慕他们的风尚,以为文学将要兴盛,处士将被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叹息着说:“从前战国时,处士横加议论,各国的诸侯王,甚至执扫作为他们的先导,而最终有坑儒烧书的祸害,说的就是现在的情况啊。”于是绝迹于梁、砀之间,依树建造房屋,自我混同于佣人。过了两年,范滂等果然遭受党锢的灾祸,或者死的或者受刑的有数百人,申屠蟠完全避免了被牵涉。后来申屠蟠的朋友陈郡冯雍犯事被押在狱中,豫州牧黄琬想杀他。有人劝申屠蟠营救冯雍,申屠蟠不肯去,说:“如果还是从前的黄子琰,未必判罪。如果不同意我说的话,即使去了也没用!”黄琬听说之后,便赦免了冯雍的罪。
中平五年,又与荀爽、郑玄以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一同被征为博士,但未接受。第二年,董卓废立,申屠蟠及荀爽、韩融、陈纪等又被公车征召,只有申屠蟠不去。众人都劝他,申屠蟠笑而不答。不久,荀爽等被董卓所胁迫,在西部建都长安,京城动乱。到皇帝西迁,公卿多遇兵乱饥荒,家人离散,韩融等仅以自身逃脱。只有申屠蟠处于乱世末期,始终能保全高尚志向。七十四岁时,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