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ǒ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30  浏览:

【原文】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ǒ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绰)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绰)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

【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大者任重    任:承担
    B.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    用:资财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    值:遇到
    D.上令朝臣厘改旧法    厘:逐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②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B.①“……无辞多务也。”威乃止。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因谓朝臣日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
    ①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占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
    译文:
    ⑵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译文:
    ⑶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译文:

【参考答案】
    1.D(厘:订正,改正)
    2.A(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可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乃”为副词,可译为“才”,后一个“乃”为副词,可译为“竟”。C项:前一“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后一“其”为副词,表示测度语气。D项:前一个“因”连词,可译为“于是,就”,后一个“因”,介词,可译为“依靠,凭借”。)
    3.C(⑤表示其有文才,善为法令。⑥表示皇上怀疑其有朋党事。)
    4.D(“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应为“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得罪,获罪。现代汉语意为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
    5.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决不是治平天下的法令制度。
    ⑵(苏威)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
    ⑶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
    参考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武功县人。高熲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绰)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决不是治平天下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皇宫中用白银制作的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刚直地上奏章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用什么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
  • 下一篇:苏武
  • 【推荐文章】

  • 白云先生传

    【原文】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最新文章】

  • 瓶庵小传
  • 书沈通明事
  • 书魏郑公传后
  • 书左仲甫事
  •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
  • 书剑侠事
  • 释秘演诗集序
  • 释惟俨文集序
  • 首饰
  •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
  • 初,(马援)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 马中锡,字天禄,故城人。父伟,为唐府长史,
  •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
  • 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
  • 金圣叹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