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73  浏览:

【原文】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政一任之    一:全,都。
    B.元季无政    季:指后期或末期
    C.俾小民佃者代输    代输:代理运输。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率:表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①贤母事之孝敬雍顺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①后或背负,绝不与较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事于不可者戒勿为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参考答案】
    1、C(代输:代为交纳租赋。)
    2、D(介词,对于。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B①代词,他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①代词,有的人;②副词,倘或,如果。)
    3、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
    4、C(“里正”.即“里长”,对正直的人来说是一种差役,见《促织》中“里正役”的说法.且“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项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已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侯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娶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千,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佟客
  • 下一篇: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
  • 【推荐文章】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察传

    【原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

  • 察今

    【原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

  • 诸葛孔明

    【原文】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祖冲之

    【原文】 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

  • 【最新文章】

  •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
  • 太子丹论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
  •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
  • 君子之自行
  •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
  •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陈丞相世家
  • 陈宠
  •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
  •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
  •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
  • 嵇六赞府性爱兰,购兰数十盆,皆有品目,躬自
  •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